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刘敏

望奎县中医院1521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方法选择。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应用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起到了良好的疗效,能够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起到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andanalyzethecurativeeffectofChinesemedicinedialecticaltreatmentofarrhythmia,andtoguidetheselectionofclinicalmedication.

TheobjectofthisresearchmethodistoselecttheJanuary2014toMay2015patientswitharrhythmiain100cases,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treatmentgroup,50casesineachgroup.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songyangxincapsule,thetreatmentgroupusedtheChinesemedicinedialecticaltreatmentofarrhythmia,comparethecurativeeffectobservation.Resultsthetreatment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ofarrhythmiapatientsplayagoodcurativeeffect,andcanplayanimportantrolein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

[Keywords]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arrhythmia;clinicalresearch

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良好,本文具体探讨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方法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心电图的检查经过确诊均属于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7.23±1.5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7.41±1.63)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7.33±1.51)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参松养心胶囊选择的是上海制药厂的产品,主要的成分包括: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用法用量包括:口服,4粒/次,3次/d。

1.2.2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了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主要从饮食治疗、中医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的方式进行辨证治疗。第一,饮食治疗。黄芪粳米粥1剂/d,早晚食。适用于心律失常、气虚气促、头晕。党参玉竹粳米粥1剂/d,分2次服食,主要针对早搏患者。青皮粳米粥1剂/d,早晚温食。适用于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第二,中医药治疗的药方:(1)人参药方。人参(病窦者宜红参)3~5g,水煎,饮汤食参。亦可用人参片适量嚼服,1~2次/d。(2)灵芝药方。灵芝末1.5~3g,开水送服,2~3次/d。(3)苦参药方。苦参、鹿衔草、炙甘草各10~15g,水煎,分2次服,1剂/d。烦躁失眠者加栀子、炒酸枣仁;形寒肢冷者加炮附子、桂枝;兼痰浊者加半夏、茯苓、陈皮。第三,针灸疗法。主穴:心俞、内关;厥阴俞、神门。配穴:早搏加三阴交,心动过速加足三里,心动过缓房颤加膻中、曲池。患者取卧位,背俞穴应在穴之外方2分处呈45°进针,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胸放射,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刺激3~5min起针。

1.3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切口感染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了评价,具体的标准如下。优:患者恢复状况良好,疼痛感消失,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窦性心动过缓≤40bpm,持续1min;窦性停搏>3s;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s。良:患者恢复基本良好,有轻微疼痛感症状,室性过早搏动减少≥50%;成对室性早搏减少≥6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6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3次;窦性心动过缓≤50bpm,持续1min;窦性停搏>4s;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4s。差:患者恢复缓慢,室性过早搏动减少/>30%;成对室性早搏减少≥3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4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1次;窦性心动过缓≤70bpm,持续1min;窦性停搏>7s;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5s。总有效率=优率+良率。

1.4随访

随访工作让本次研究的疗效分析更为具体真实,全部患者随访的平均时间为(5.31±0.56)个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2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需要呀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综合对比,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就是患者出现心跳节律或频率的异常改变,包括心跳过快、心跳过慢或者心跳不整齐。其主要原因就是患者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在临床表现上心律失常的患者往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隐患,如果发病与其他疾病隐患结合起来往往就会出现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一起发作,甚至会出现心脏猝听,引发心力衰竭甚至出现临床猝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通过24小时心电图检查得以实现,通过动态心电图确定早搏类型,以便对症用药。正常人动态心电图检查都会有早搏出现,频发早搏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更年期体内激素发生变化,会加重心律失常的出现。当心脏的神经传导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心脏功能就会减弱,进而无法供给心肌细胞的正常工作,最终引发很多心脑血管等疾病,具体的病情发生要求当心跳少于30次/min时就会发生很多疾病问题,虽然可以进行药物控制,但是药物的作用往往是短期的,只要停药,症状就依然存在,很少长期改善或消失。本次研究之中对照组采用了“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进行了治疗,这个药物改变了西药因为抗室性早搏或者抗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西药除胺碘酮以外无一例外都具有负性肌力的作用,而心衰患者本身的心肌力量就不够,再加上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药物,会让心衰患者的心肌力量更加不够。而治疗组采用了辨证治疗的方式,从患者的具体表现来看,从饮食、药物和针灸等方面进行了治疗,充分体现着中医临床诊治的特色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体现着中医动态诊治思维的特点,体现着中医诊治从认识疾病向治疗疾病发展的哲学特点。总之,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起到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俊,柏正平,胡学军,刘敏.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1:50-52+70.

[2]胡晓冬,顾培洁.益气补肾化痰祛瘀法在改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4:55-57.

[3]黄婉琼.中药治疗肺心病缓解期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5,30:35-36.

[4]刘敏,柏正平.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0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