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赵金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赵金霞

赵金霞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30021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阶段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入组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研究,每组组内5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显著较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相比对照组显著较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心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价值极高。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内科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入组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研究,每组组内50例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下:①观察组:包含50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58.6±3.8)岁;住院时间3~15d,平均时间(8.4±1.5)d。②对照组:包含5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57.1±4.3)岁;住院时间4~17d,平均时间(7.8±1.6)d。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方法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优质护理措施:①优质心理护理:心内科住院患者往往是由于病程较久,导致其往往会合并出现焦虑、抑郁以及孤独等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心理原因,据此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②优质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首先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通过交流来掌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疾病知识的薄弱之处。然后根据对患者的了解,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③优质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清淡的饮食,禁食生冷、辛辣、较硬的食物,禁止食用碳酸饮料、咖啡等。多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多进食瓜果蔬菜。指导患者在进食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同时由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时间往往较久,部分患者需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进行治疗,因此多数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体内钾流失的问题。鉴于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做好预防工作,指导患者多进食一些富含钾元素的食物,例如香蕉、土豆等。④优质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可以在患者的病房摆放绿化盆景、厕所内安装扶手、地板做好防滑措施,并且在病房的走廊及墙壁上张贴各类提示标语。保持患者病房环境温湿度舒适,空气流通。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病房安静,禁止喧哗吵闹,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在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使用()的方式进行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方式进行表示,用χ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2.01±12.57)分、(43.77±13.27)分;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1.23±11.34)分、(32.0±11.3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5.04±11.78)分、(43.36±11.10)分;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8.01±12.56)分、(36.37±11.45)分。从以上数据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相当,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显著较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分别为(24.12±5.95)分、(64.41±5.26)分、(24.22±6.21)分;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分别为(15.92±5.01)分、(56.11±8.43)分、(18.51±8.30)分。从以上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相比对照组显著较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护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要求,于是产生了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的核心观念在于以患者为本,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方面开展护理工作,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护理效果,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心内科护理服务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3.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根据心内科专科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严格遵循护理的核心制度,对科室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确切落实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制订和完善科室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使护理工作规范化,保证护理质量,关注细节服务,提升护理水平。

3.2采取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

心内科管理者应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广泛征求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科室特点和患者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排班方式采取小组责任制排班,小组成员包括总责任护士、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排班工作时间安排为:A班8:00~15:00,B班15:00~22:00,C班22:00~8:00,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

3.3加强技能培训

心内科应定期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并加强技能训练,可定于每周三早晨交接班时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的提问,每周五早晨查房时由护士长开展整体护理的教学指导。医院定期开展全员性的基础护理操作训练,并进行考试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考核护理人员对急救流程的掌握程度。

3.4转变护理人员服务观念

护理管理人员或护士长,应组织全科室成员认真学习和落实护理部制定的《护理人员应知应会手册》,该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3],积极征求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联合护士共同制订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引导护理人员转变服务观念,为优质护理的开展打好基础。

3.5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科室应明确并公示基础护理项目,合理安排基础护理时间表,配备完善的基础护理用品,如会阴冲洗壶、吹风机等。全面落实基础护理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患者都能享受到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更衣、卫生整顿、皮肤护理等。责任护士、高年资执照护士做好表率作用,主动为患者洗头、泡脚、擦浴等,实行整体护理,切实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4、结束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本院通过开展优质护理,转变护理人员服务观念,确切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更加和谐,护理投诉和纠纷显著减少。通过实行小组责任制排班,调整排班模式,明确各级岗位人员的职责,使患者得到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需要科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在心内科服务中应用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对改善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怡.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实践[J].医学信息,2013,26(30):303.

[2]屠燕,房洁,孟江南,等.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J].护理学报,2011,18(7):47-49.

[3]武剑英.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实践[J].中外健康文摘,2014(13):240.

[4]张艺梅,杨翠,郭凤云.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1):1229-1230.

[5]殷慧香,董瑞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