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梁金梅*1赵雪梅1白斌1

江油市中医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医学生临床实践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历程,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近年来的众多医学院校的众多学者不断创新,针对临床实践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医学:临床实践:教学

中医药传承历史源远流长,而在各个时代又有不同的传承特色。但纵观其演变轨迹,从古至今主要为王官之学、师徒授受、院校教育。王官之学是中医学传承最早期的模式。师徒传承是被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一种最有效、最主要的传承模式,其中本家传承又是师徒传承中的特殊模式,也是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主要模式[1]。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倡导与支持下,高等中医教育迅速兴起。随着国内各大中医院校的繁荣发展,院校教育逐渐成为了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近年来的中医院校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中医药人才,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毕业前临床实习阶段[2]。现将近年来的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俞水香等[3]认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学教育中应该越来越重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有无形性、潜在性、稳定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此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包括人本理念教育、医师职业道德教育、交流协作教育等。应重视临床医学实习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重点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发挥临床教师的身教作用及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训练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梁红娟等[4]认为临床教育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学校和医院应加强教学硬件条件建设,加强伦理学、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内容,尽量化解患者和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利益冲突,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张博等[5]则强调应当在现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界定临床实践教学中实习生的权利内容、建立健全医学实习生权益的保护机制,改变“重义务、轻权利”、“权利无救济”的现状,在加强医德医风培养的同时,注重普法宣传,努力营造和谐教学关系与和谐医患关系。张建全[6]也认为医学生与患者医患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临床教学轻人文教育所致,他认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医疗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2.优化现有临床实践体系

金春莲[7]指出通过在临床轮转实践中进行临床课和专业课教学,可以达到教学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不断强化其基本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曹敏等[8]认为在实践教学管理中进一步推广实施PDCA循环模式非常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一科学的管理模式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高秀文等[9]对高等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以临床基础知识、毕业生产实习、毕业三阶段三位一体,构建了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新方法——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并在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石岩等[10]则认为应该通过建立“三环一体”管理模式,即学校管理环节、临床基地管理环节、驻点带教管理环节;严把临床教学各个环节的实习质量,切实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陆彦沁[11]认为在医学教育视角下,应该逐渐引导医学生构建医学意象库,并养成良好的医学视觉思维方式,从而为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黄睿臻等[12]通过对实习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如下:①91.57%的医学生认为参加临床实践系列专题讲座是出于感兴趣的原因;②73.86%的医学生认为参加临床实践系列专题讲座很有帮助;③75.86%的医学生认为多开展临床课程学习方法和技巧类型的讲座才能真正达到“导学”的效果;④80.73%的医学生认为临床实践系列专题讲座合适的形式为教师讲解与互动穿插;⑤91.57%的实习生认为以后实习阶段都有必要举办此类型的导学。刘佳等[13]通过教学研究与设计,构建了系统化的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全过程不断线地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黄丽娟等[14]主张根据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实习计划规定的基本内容,应从岗前培训考评、出科成绩考评、中期成绩考评及毕业临床技能考评等方面,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患者及家属评价、带教教师评价、教学基地评价、专业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等多元的、综合的评价标准,对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的、可行性评价。吴晓莉等[15]创立“以自主学习为主导,融经典研读—医案分析—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科室轮转实习互为补充,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王朝阳[16]认为应该从“培养中医思维模式、强调经典学习、针灸与方药并用、重视师承工作”等四个方面为核心入手,让中医人才培养工作能够真正符合临床实践的要求。罗乐等[17]则认为技能竞赛可以引领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和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应进一步扩大竞赛的参与面,促进校际交流,不断探索医学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使技能竞赛逐步成为学校医学人才成长成才的历练手段和重要平台,为卓越的医学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专门舞台。

3.积极组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彭伟等[18]通过试验证明SP结合PBL教学法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学习成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赵献敏等[19]对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引入电子标准化患者(ESP)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培训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加大SSP和ESP的联合、增加中医院校ESP的投入、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教育等几点建议。林利等[20]提出应该尝试把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医学实践教学中来。利用3DSMAX构建虚拟的医学教学环境是近年来比较创新且有较好实际效果的做法,也是未来临床实践教学的趋势。

综上所述,在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当代社会,我们一定要不断优化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努力优化现有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要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学,同时还应重视医患沟通、医学生权益等人文教育。将现代先进的电子模拟技术等融合到临床实践教学中来,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推动医学教学以及医学本身向前发展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陈萌,姜真,王庆国.中国古代医学院校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医教育,2008,27(4):73-75.

[2]张兰,黄丽霞,金红艳等.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完善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93-95.

[3]俞水香,佟晓露,郭艳艳.对临床实践中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1):46-48.

[4]梁红娟,金霞.从北大医院事件谈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伦理冲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2):75-77.

[5]张博,杨芳.临床实践教学中医学生实习权的保护[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8):395-399.

[6]张建全.培养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与实践能力[J].内科,2011,6(4):376-377.

[7]金春莲.“两段式”教学提高中医临床学生实践能力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3,26(1):51-52.

[8]曹敏,佘世锋,刘凤斌等.PDCA模式在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7):713-714.

[9]高秀文,罗庆东,刘金煜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11-112.

[10]石岩,张世超.临床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6,22(13):118-120.

[11]陆彦沁.临床医学教育培养视觉思维能力的探讨[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6(1):274-275.

[12]黄睿臻,王成川,刘彬等.医学临床实践系列专题讲座在临床实习生培养上的运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增刊):15-16.

[13]刘佳,尚莉丽,储全根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4-6.

[14]黄丽娟,徐义勇.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文艺生活,2015(12):225-227.

[15]吴晓莉,葛芳芳,王倩蕾.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8-9.

[16]王朝阳,袁亮.中医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7):96-97.

[17]罗乐,杜文静.技能竞赛对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2(1):74-76.

[18]彭伟,吴文慧,穆玉.标准化病人与PBL教学法相结合辅助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41-942.

[19]赵献敏,张丽萍,李南等.电子标准化患者在中医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37-140.

[20]林利,李春梅,王芳.改变传统的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虚拟医学教学环境的构建[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4):494-495.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