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0例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0例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杨颖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天津300270

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4—2016年3年间发生职业暴露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的40名医务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65.00%,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小于5年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集中人群;清理锐器废物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环节。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近年来,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社会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和艾滋病发病率的快速上升,综合医院面临的职业防护问题也更为严峻[1]。为了解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暴露原因,探寻预防控制措施,我们对2014—2016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4—2016年共上报登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40例次,来源于临床各科室。

1.2方法

对临床科室上报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分析汇总。

2结果

2.1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别、工龄分布情况

4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医生12名(30.00%),护士23名(57.50%),实习护士3名(7.50%),助产士2名(5.00%);工龄<5年者17名(42.50%),工龄≥5年且<10年者11名(27.50%),工龄≥10年者12名(30.00%)。

2.2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科室分布情况详见表1

2.7职业暴露后感染情况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其中12人乙肝抗体阳性。对40名暴露人员进行后期追踪,目前暂未发现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情况。

3讨论

3.1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共26名(包括3名实习护士),占全部人员的65%,说明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尤其是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尤其是一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注射器等医疗锐器及患者血液、体液的机会较多,发生针刺伤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几率也随之增高[2]。而工龄小于5年的医务人员在所有职业暴露人员中所占比例较高。由于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相对不足,操作不够熟练,加之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导致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高。

从职业暴露人员科室、暴露类型及暴露环节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医疗职业暴露发生在内科及外科病房,而主要的暴露类型为针刺伤。由于每天输液及换药病人较多,因此注射器为医院使用率最高的医疗器械。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易忙中出错,操作不规范,导致在拔针与集中清理废物时被针头等锐器所伤。而统计中发现,喷溅造成的职业暴露也占据一定比例,其主要发生在外科、产科及眼科手术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双手每天要频繁接触锐器,而在大多数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缺乏对眼睛的保护,因此双手和眼睛为最主要的暴露部位。

通过对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只有12名医务人员乙肝抗体为阳性,说明多数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淡薄,未能通过注射乙肝疫苗的方式进行自身防护。

3.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3.2.1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培训

全员培训至少每年开展1次,重点对象为低年资及实习医护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血源性疾病的相关信息、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暴露后的跟踪步骤等[3]。持续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目前已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以及严格执行全面防护,可防止30%以上针刺伤的发生[4]。

3.2.2医疗及护理操作的规范化

医护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诊疗及护理操作,尤其是侵入性诊疗及护理操作;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应及时废弃,置于锐器盒内,且锐器盒收纳不可过满,达到3/4时应及时将其关闭、封存及处理;尽量选用带有锐器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倡导使用安全用具(包括无针式输液系统),可以减少62%~88%的职业暴露[5]。

3.2.3通过人工主(被)动免疫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一线护理人员及外科医生等职业暴露高危医护人员应坚持定期体检,检测体内乙肝抗体情况,必要时及时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璩怡,缪静波,金艳,等.不同等级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相关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16—19.

[2]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修订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10.

[3]张莉莉,杨会志,范恒梅,等.100例次医务人员锐器伤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1(6):438,464-465.

[4]周洪芳,龚光明,王美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826-3828.

[5]许慧琼,潘晓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