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

王晓红

王晓红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市300211

摘要:为了分析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收治的48例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顺序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24例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动能以及焦虑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FMA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84.36±7.36),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55.78±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为(78.78±6.20),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57.58±4.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l评分为(22.36±2.21),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1.46±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采用骨科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脊柱脊髓损伤术;效果分析

脊柱脊髓损伤主要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脊髓结构和功能性障碍,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脊柱脊髓损伤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因为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术后恢复时间长等,这些导致患者在术后往往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2-4]。据相关报道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5-6]。基于此,本文以我院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实际应用效果。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收治的48例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顺序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24例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对照组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例和9例,年龄范围为22-61岁,平均年龄为(37.5±3.8)岁;实验组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例和8例,年龄范围为21-59岁,平均年龄为(37.9±4.0)岁。两组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按医嘱用药,进行饮食指导等。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患者术后早期如无损伤等相关禁忌存在,应每天2次对患者的手、足关节进行活动;(2)护理人员位患者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定时对患者进行清洁导尿,每天保持4-6次,避免出现尿路感染等症状;(3)定期对患者进行轴线翻身,可以采用双人轴线翻身法和三人轴线翻身法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出现压疮等[7];(4)对患者良肢采用正确的摆放位置,当患者取仰卧位时,头部应垫枕或者固定,肩胛下部垫小薄枕,肘关节伸直,足保持中立位,当患者取侧卧位时,上侧上肢保持伸展位,体下垫长枕;下肢屈曲位,上侧下肢垫枕[8];(5)手法扣拍咳痰,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患肺位于高处,护理人员掌心握空呈杯状,对患者肺部进行有节奏的叩击,每分钟80-100次,每次3-5分钟;(6)上下肢关节活动,对患者肢体近端固定,托住肢体远端,从单关节到多关节,从远端向近端逐渐进行活动,每个关节活动10-30次[9];(7)站立训练,采用电动直立床,将床逐渐倾斜,在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脸色、心率、血压等,如没有不适,可以适当加大倾斜角度,直至90度[10]。

1.3评价指标

本文选取两组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的Barthel评分、FMA评分以及SA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其中Barthel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FMA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强,SA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期望值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患者的Barthel评分、FMA评分以及SAS评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的Barthel评分、FMA评分以及S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FMA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84.36±7.36),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55.78±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为(78.78±6.20),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57.58±4.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l评分为(22.36±2.21),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1.46±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上述分析表明对于脊柱脊髓损伤术患者采用骨科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秋红.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41-242.

[2]胡银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34):113-114.

[3]李春香,陆国凤,刘海墨,等.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69-170.

[4]陈明华,李黎.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5):162-163.

[5]汪亚.脊柱、脊髓损伤的家庭康复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6(4):111-111.

[6]郑士君.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09-109.

[7]邓玉兰.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1):33-34.

[8]赵建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11):1395-1397.

[9]梁飞飞.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实施优质护理的有效性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0):261-262.

[10]李春香,李东,何欢.探[1]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