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金秋

金秋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肢体疼痛持续时间、肢体肿胀持续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疼痛持续时间、肢体肿胀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肢肿胀消退,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影响

研究显示,四肢骨折后肿胀发生的原因在于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少,且手术带来了一定创伤,对机体血液循环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加上麻醉、肢体局部软组织损伤等因素影响,导致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率高,可影响其静脉回流,影响正常动脉供血,并引起深静脉血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且对于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可见术后肢体肿胀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需及早进行护理,减轻肿胀,缓解疼痛[1-2]。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分析了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2-77岁,平均(36.71±2.82)岁。开放性23例,闭合性骨折27例。上肢骨折13例,下肢骨折37例。体重最低45kg,最高81kg,体重平均值(56.21±1.56)kg。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77岁,平均(36.56±2.81)岁。开放性23例,闭合性骨折27例。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36例。体重最低45kg,最高82kg,体重平均值(56.14±1.51)kg。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对患者介绍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发生机制、护理方法和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焦虑心理和恐惧感,使其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2)伤口护理。加强术后伤口的有效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和渗液,并通过冰敷减轻患者疼痛和伤口肿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若发生异常,需及时汇报医生(3)疼痛护理。对于伤口疼痛的患者,通过和患者主动交谈,给予有效的疏导和心理安慰,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疼痛感。鼓励患者通过冥想、放松训练、读书和看电视节目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疼痛无法耐受的患者遵医给予止痛药物。(4)红外线护理。给予患者伤口红外线照射半小时,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5)肢体功能训练。在术后给予早期功能锻炼,从床上到下床活动,以减轻肢体肿胀,积极预防肌肉萎缩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0-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肢体疼痛持续时间、肢体肿胀持续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肢体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进行评价,总分是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3])、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总分是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方法

SPSS15.0统计,x±s为计量资料并作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作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18例,较为满意18例,不满意14例,总满意度72%;观察组满意33例,较为满意17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

2.2护理前后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其中,对照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26±1.52分、37.13±2.22mm、67.11±2.21分,观察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25±1.70分、37.15±2.21mm、67.12±2.21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评分2.12±0.22分、10.10±0.52mm、94.11±3.52分优于对照组4.21±0.54分、17.11±0.31mm、80.12±2.34分,P<0.05。

2.3两组肢体疼痛持续时间、肢体肿胀持续时间相比较

观察组肢体疼痛持续时间、肢体肿胀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肢体疼痛持续时间、肢体肿胀持续时间4.51±1.41d、96.55±2.61分、98.62±1.26分优于对照组7.50±2.76d、82.50±3.52分、82.67±2.59分,P<0.05。

3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容易因创伤、炎性渗出、血管扩张等而引起术后肢体肿胀,在肿胀发生后,患者淋巴液和静脉血回流受阻,甚至可出现皮肤张力性水泡,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5-6]。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肢体肿胀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的认知,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7-8]。本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疼痛持续时间、肢体肿胀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大小、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肢肿胀消退,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玲.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术后肿胀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584-3586.

[2]张玉莲,郭向军.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339.

[3]王旭,陆娜,孔维涵.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432-3433.

[4]崔蕾.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8):62.

[5]潘杏玲,冯周莲,冯惠娇,刘俭葵.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53-155.

[6]黄少容,田菲.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病人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14):173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