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早期护理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张晓玲

张晓玲

宁乡市人民医院骨科(二)湖南长沙410600

摘要:目的:探究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辅助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10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案,进行下肢骨折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卧床时间。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对下肢骨折患者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下肢骨折;;舒适护理;效果研究

通常来说,在骨折后,患处会存在明显的肿胀,疼痛状况。通过手术均能够加以治疗[1]。多数患者为了不影响日后的生活,保证治疗效果,都会选择手术治疗。然而手术本身存在的创伤性与风险性还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生理或者心理损伤。所以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也应当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案,以避免血栓形成[2]。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5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辅助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26例患者;对照组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7.8±5.1)岁;实验组中患者年龄53-71岁,平均年龄(58.6±4.9)岁。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为下肢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下肢骨折复位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病情评估和术前准备指导,做好医师的手术配合工作。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在患者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应当配合治疗,认识到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应当对患者的凝血状况进行控制,必要时帮助患者扩充血容量,以避免患者血小板附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其就处理时通知医疗人员,保证患者术后的正常恢复。密切观察患者的固定支架,如果发现螺丝钉松动等不正常情况,应当及时汇报医生。护理人员应当每2-4h对患者进行体位变换,以改善患者的侧肢体血流循环状况。患者在卧床休息时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患肢抬高,将患肢高于心脏,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患者可以下床运动后,护理人员应当辅助、指导患者进行脚部伸屈或翻转关节的训练,并可以在借助拐杖等器具的引导下进行下床活动,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除此之外,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都有所调整,患者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情,护理人员也应当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以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患者在进行床旁锻炼时,可以采用足背伸屈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每个动作的锻炼时间应当孔子在5min,锻炼后适度休息,保证锻炼效果。

1.3评价标准

记录患者卧床时间,并采用我院中自主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和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情绪安抚,能够满足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和住院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被尊重的需求[3],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良好,避免患者出现焦虑和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手术配合和术后康复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4]。在对患者进行生理护理时,通过关照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使患者的身体达到最舒适的感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舒适度,使患者更加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5]。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和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对下肢骨折患者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宏霞.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安徽医学,2017,38(07):935-937.

[2]周叔霖.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作用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04):98-99.

[3]周娜.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19-220.

[4]单廷芝.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10-211.

[5]李永艳.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