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陈丽彬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使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45例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45例患者设为早期组。将上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早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早期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脊髓炎患者中,可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急性脊髓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为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脊髓炎的诱发主要原因为感染,存在少数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发病[1]。本研究中,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旨在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将研究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纳入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均为本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共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分组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早期组,分别占45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纳入本次研究中。

常规组中,共存在25例男性患者以及20例女性患者;年龄方面,最小者为17岁,最大者为52岁,年龄均值为(35.61±2.53)岁;病程为25-45d,平均病程为(33.57±2.60)d;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20例,初中及以下12例。

早期组中,共存在23例男性患者以及22例女性患者;年龄方面,最小者为16岁,最大者为51岁,年龄均值为(35.57±2.50)岁;病程为26-44d,平均病程为(33.51±2.58)d;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17例,初中及以下13例。

通过对比分析以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文化水平发现,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排便功能障碍护理等。在此基础上,早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干预:受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进行交流,将术后康复情况以及重要性告知患者,提高其康复信心[2]。

(2)关节活动训练[3]:对肢体各个关节进行被动屈伸,并进行外伸或者内收训练。在训练时应注意力度和速度,避免过度牵拉或者拉伤肌肉。活动幅度应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增加,每天至少训练4次。

(3)肌力训练:由医院专业人员指导,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推拿,手法自上而下。同时揉捏患者的肩部关节、肘关节以及手腕等部位。将患者手腕托起,捋其手指,每次5分钟,每天至少3次。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分数记为0-100分,功能很差,不存在独立能力--0~41分;中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要帮助---41~60分;存在轻度功能障碍,但部分生活可自理--->60分;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良好---100分。

使用GQOL-74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均为0-100分之间,且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使用版本为SPSS20.0的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百分率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X2检验。若P<0.05,则表示上述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早期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常规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冬春以及秋冬交替季节属于急性脊髓炎的高发季节,患者出现脊髓症状前4周内,一般存在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等病毒性感染症状[4]。急性脊髓炎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较大等特点,其伴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障碍等临床表现。

青壮年为急性脊髓炎的高发群体,对患者的肌力具有严重损伤,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5]。经过长时间治疗后,急性脊髓炎患者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其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可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应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将急性脊髓炎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患者的实际情况(恢复程度)为主,为其选择相应的锻炼量以及运动量,在患者可初承受范围之内,避免康复训练中发生肌肉拉伤等意外。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缓解不良情绪[6]。早期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其尽早康复。结果中,早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优势更大。

总而言之,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靳君,李滨辛,刘君怡,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7):195-196.

[2]齐春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122-3123.

[3]何晓璐.社区医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7,15(3):337-339.

[4]梁丽霞.急性脊髓炎的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1):88-88.

[5]李荣华,韦四友,杨小华,等.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早期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改善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8):1107-1108.

[6]季亚芹.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排尿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