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及其影像学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胸部CT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及其影像学特点分析

彭北平1邱彬辉2高剑1

1万载县中医院放射科江西宜春336100;2万载县中医院特检科江西宜春336100

摘要:目的研究胸部CT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5例为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胸部CT扫描,比较两组CT诊断情况,并记录患儿周围病变及病灶特征。结果检查后对照组儿童无异常现象出现;而观察组儿童均出现异常现象,异常现象为100%,与已知结果具有一致性;CT扫描后观察组出现结节影8例(22.86%)、磨玻璃影4例(11.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8.51%)、实变影15例(42.86%)。结论采用胸部CT影像学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更明确、清晰的将病变部位显示出来,有效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为患儿后期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CT影像学;支原体肺炎;儿童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也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1],多发于冬季。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工业污染的不断增加,支原体肺炎患病率明显增多。由于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较差,极易被传染,致使少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2]。该病症是以呼吸困难和喘憋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及哮喘,轻者可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等多种疾病,重者可致患者死亡[3]。支原体肺炎早期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4]。目前,临床上对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断时,主要采用胸部CT为检查手段,将患者胸部情况通过影像学充分反映。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5例,分析胸部CT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及其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1.76±0.56)岁;病症类型:轻症肺炎20例,重症肺炎15例。另外选取35例为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8个月—2.7岁,平均年龄(1.52±0.43)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咯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均确诊为支原体肺炎;②无其他病原性感染;③所有儿童家属均自愿CT扫描。确保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儿童均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实施CT扫描,扫描范围:肺尖到肺底;参数为:电流78mA、电压110KV、层厚3mm,患儿膈肌与肺尖部位重点扫描,有可疑部位的患儿,需给予对比剂碘佛醇1.5ml/kg体重高压注射,并将层厚改为2mm后进行动态扫描。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儿童CT诊断情况,并记录患儿周围病变及病灶特征。

2结果

2.1CT诊断情况CT扫描后对照组儿童无异常现象出现;而观察组患儿均出现异常现象,异常现象为100%,与已知结果具有一致性。

2.2观察组患儿病变影像CT扫描后观察组出现结节影8例(22.86%)、磨玻璃影4例(11.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8.51%)、实变影15例(42.86%)。详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工业污染的不断增加,支原体肺炎患病率明显增多,由于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较差,极易被传染,致使儿童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医学上将支原体肺炎归为高发性传染病,也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5]。支原体为其致病体,患者起病缓慢,一般有2-3周潜伏期,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咳痰、胸痛等,病情较轻者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则可导致死亡,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6]。目前,针对于支原体肺炎病变患者的检查手段主要为CT检查,通过所反映的影像内容判断患者病变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7]。

CT检查因其具有检查方便、安全而迅速等优势,易被患者接受[8]。同时还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密度分辨率,采用CT检查时可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多方位扫描和重建,有助于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与DR相比,CT扫描具有图像显示清晰、解剖关系明确、病变显示完整等优势,在病变检查中诊断精确。同时可对图像的灰度及密度进行处理,将图像调节到适合观察患者病变或组织。在支原体肺炎病变诊断中,通过CT扫描对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分析胸部CT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及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显示,CT扫描后对照组婴儿无异常现象出现;而观察组婴儿均出现异常现象,异常现象为100%,与已知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采用CT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T扫描后,观察组出现结节影8例(22.86%)、磨玻璃影4例(11.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8.51%)、实变影15例(42.86%),表明采用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周围病变及病灶特征。

综上所述,采用胸部CT影像学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效果,进行CT检查时可以更明确、清晰的将病变部位显示出来,有效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为患儿后期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魏金凤,邵启民,赵仕勇,等.患儿支原体肺炎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7):1625-1627.

[2]刘肖君,贾宇涛.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02):25-27.

[3]王淑英,牟月芝,李宏伟,等.儿童支原体肺炎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3):3092-3098.

[4]吴道勇,李国晖,吕红玲.支原体肺炎胸部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断[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05):89-91.

[5]符诒慧,蔡兴俊,粘家斌,等.探讨一起家庭聚集起病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20(07):1080-1082.

[6]刘建华,路素坤,帅金凤,等.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30(24):1888-1890.

[7]高颖,潘建平,闫鲜鹏,等.呈大叶性肺炎改变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57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02):224-226.

[8]陈春晖,房涛,王道建,等.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CT比较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9(0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