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其预后相关性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其预后相关性因素探讨

卿晨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其预后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以及死亡组,死亡组患者38例,探讨分析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预后相关性因素探讨。结果: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40.43%,致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肺炎以及多发性创伤,其中生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与死亡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病发至确诊时间,应对患者的器官进行保护,提早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病死率进行降低。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性因素;回顾性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形成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或是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且发病叫突然,病情发展较快,极可能导致患者的原发病出现病情加重,对患者的生活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而随着社会医学的发展,新出现的机械通气治疗、以及抗炎等治疗措施,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病死率却没有明显的下降[1]。也正是因此,本文主要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其预后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以及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在18~79岁之间,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7例,体重40.55~79.53kg。其中包括重症肺炎患者,多发性创伤患者,中毒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等。

1.2实验方法

对参与研究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以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白蛋白水平、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的实验室资料等,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数据整理。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使用APACHEⅡ评分系统[2]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程度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3]。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为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法。为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生存组病发至确诊时间、慢性疾病史、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与死亡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与死亡组相比较,*p<0.05

与患者预后以及病死率相关的因预后以及病死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APACHEⅡ评分、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低白蛋白血症、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详见表2。

3.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形成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或是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主要症状为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且发病叫突然,病情发展较快,极可能导致患者的原发病出现病情加重,对患者的生活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4]。

APACHEⅡ评分是一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分的系统,主要是对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生理参数等进行综合加权,并对患者的既往病史、年龄等基础因素进行参考,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未患者的预后提供客观依据[5]。而氧合指数则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的标准之一,可有效反映患者的急性肺损伤指标情况[6]。

本次研究中病死率为40.43%,致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肺炎以及多发性创伤,其中生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与死亡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高于21分,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超过3个,白蛋白低于20,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超过72小时,均会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变差,且病死率出现增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应对患者的器官进行保护,提早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病死率进行降低。

参考文献:

[1]崔青松,金明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其预后相关性因素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80-82.

[2]郑坤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7例临床预后转归相关性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03):391-393.

[3]徐庆.2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688-2689.

[4]吴苏武,张绵锋,林玉芸,李智业,方喜斌.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35(12):1926-1927.

[5]王冉,张巧,杨旭,王军,王熠杰,蒋云秋,李琦,王长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05):456-462.

[6]卢树标,蔡绍曦,张超,赵海金,佟万成,吴碧彤,刘涓涓,叶文慧,陈晓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01):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