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急诊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分析

刘新宇

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急诊科411400

摘要:本文以分析和掌握导致前往医院急诊部进行急性心衰抢救病患的病因分布。通过对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近年来的急诊抢救案列的统计和分析,对形成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进行研究。统计的病例共计158例。导致急性心衰的病因有很多种,不一样的致病原因所重点分布的年龄层也各有不同。经过研究,得出急性心衰的病例在急诊室就诊整体比例中的占比较高,且男性多于女性的结论。

关键词:急诊室;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衰病因

前言

在全球范围内,心衰已然成为夺取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在我国,随着国民寿命的普遍延长,老龄化的趋势变得日趋严重。而心衰这个疾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同比增加的[1]。导致慢性心衰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所引起的。如今,急性心衰成为医院急诊部司空见惯的多发疾病,病情通常都非常紧急,发展迅速,如果不在适当的时间做出及时反映和质量,就会造成不能挽回的生命危险。医院的急症抢救室成为挽救病患生命的最后一个战场[2]。本文对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今年来的急性心衰临床病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找出造成急性心力衰竭的形成原因和病情的分别特征。旨在给今后的急性心衰的医治工作以及预防工作一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急诊部近年来的急诊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共计158例临床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展开统计和分析工作。其中,男性病患数量为100人,占总病例数的63.2%,男性病患的平均年龄在68岁。女性病患数量为58人,占总病例数的36.7%,女性病患的平均年龄在85岁[3]。所有病患都是在经过紧急抢救之后被确诊为心衰病症。部分病患同时也患有其他疾病。

1.2方法:采取对比的方式,将近年来共计1438例临床病例中的比例,致病原因,年龄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利于OFFICE表格、数据库软件以及SPSS17.0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为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2012-2014年之间的共计550例急诊室经由抢救措施的危重病患,急性心衰占其中的十分之一,这些急性心衰病患的平均年龄是59岁。表1是不同年份急性心衰患者病发的比例统计。

表1:不同年份急性心衰患者病发的比例统计

3讨论

现阶段,心血管疾病在全世界造成死亡排名前三位的疾病,该疾病的五年存活率和恶性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心力衰竭是因为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循环收到阻碍而引起心脏病。同时也是各种心脏方面的疾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时所出现的主要病症。有数据统计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力衰竭的病患数相当惊人,超过了2250万例。同时这个数据还在以每一年超过200万的增速在扩张。伴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研究以及相应的医学水平上已经和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接近。有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因心衰病导致的急诊就诊占到所有急诊比例的5%以上。在我国就心衰这一项疾病就占用了国家接近2%的医疗经费。国家的医疗资源同样也被大量的心衰患者所消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衰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

本文针对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急诊部近几年来关于急性心衰的临床病例做了大量统计和分析。急性心衰在该医院的急诊病例中占比超过十分之一,这一数据超过了此前国内外研究的数据。某种程度上说明心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发病比例是不尽相同的。有些研究报告的结论认为慢性心衰疾病的男女患病几率接近。而本文数据中反应出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上高,男女的发病比例分别是64.5%和35.5%。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我国人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数量也明显上升。而这些疾病都是诱发急性心衰的重要因素。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以上三种疾病是到账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占急性心衰发病原因的70%以上。总得来说,急性心衰是现阶段医院急诊非常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病情往往非常严重。对病患来说,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抢救会有很大的生命危险。因此加强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是预防急性心衰,避免病人生命受到威胁的最好手段。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此外,国家在该疾病的研究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心衰的发病率得到降低,使心衰疾病对国家医疗资源的占用量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1]于胜波,崔红营,秦牧,等.湖北地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分析及药物治疗现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6):549—552.heartfailure[J].MedClinNorthAm,2012,96(5):881-890.

[2]李小宇,秦俭,梁潇,等.11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回顾性分析Ⅲ.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45—1047.

[3]BleuminkGS,KnetsehAM,SturkenboomMC,eta1.Quantifyingtheheartfailureepidemic:prevalence,incidencerate,lifetimeriskandprognosisofheartfailureTheRotterdamStudy[J]:EurHeartJ,2004,25(18):161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