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刘宏亮

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卫生院301909

摘要:随着当前医学技术以及生物学的发展,他汀类药物逐渐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不同,它具有一定的降脂功能,且能够有效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等,具有一定的保护心血管功能。对此临床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将结合各种研究资料,从而展开探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进展

脂质代谢絮乱防治心血管疾病时应当着重对患者采取调脂治疗。据相关文献表明[1],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的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以及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在当前的药物治疗当中,除了能够降脂,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抗炎的作用。对此在临床上采用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其效果甚佳,现将报告如下。

1.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最早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被人发现并因此研究出来的药物,它能够通过抑制甲基戍二酸单线辅酶还原酶,能够减少胆固醇的合成[2]。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预防冠心病风险以及降低死亡率,具有极为强大的降脂功能。该药物拉源于桔青霉素菌培养液。在当前的临床症状中具有6种他汀药物,由于他汀药物降脂功能非常强大,且使用的效果极佳,对此在临床上,该他汀药物被称为“超级他汀”。他汀药物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减少内源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的含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抗血小板聚集,最主要的则能够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

2.他汀类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1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种,且病理的过程异常的漫长。据相关资料显示,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理学基础是由于患者体内血栓的形成以及易损斑块的破裂。而更多的学者表示[3],强化调脂治疗能够逆转硬化的病变。若患者每日定期服用普伐他汀能够有效的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且能够迅速的消除斑块。有相关学者经过研究后表示[4],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若长时间的服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颈动脉。若老年患者患有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怎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脉压。

2.2在防治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他汀药物能够防治心理衰竭,能够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颈后,据相关资料显示[5],若患者大幅度的减少心力衰竭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得到恶化,从而使得患者风险大大增加。对此,在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可按照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由于心力衰竭主要受到心机重构的影响,对此在防治心力衰竭时能需要对心机重构进行逆转。有相关学者表示[6],他汀药物控制心肌重构的效果十分的明显,若能够将他汀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结合在一起,效果则甚佳。追究其原因在于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活性等多种功能。若采用他汀药物治疗则能够有效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能够有效的预防心力衰竭。

2.3在防止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房颤一般发生于冠心病患者,该病的发生因素不明,但有许多的专家认为,房颤和心肌重构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细胞在长期时间内处于一个失血的状态,则导致患者的罹患缺血性心肌病出现大面积的罹患急性心力衰竭。这些情况都将会扩大冠心病患者的心房腔,从而加速心肌细胞的灭亡,若心肌细胞出现了缩短的情况,那么则会出现导致患者出现房颤的现象。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功能。在临床中采用他汀药物能够有效的防治冠心病。据沈雁岩等相关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7],如果患者长期使用他汀药物治疗,那么在一定时间内房颤的发生率会大大减少,例如患者长期使用,那么该患者五年内发生房颤的现象为31%,而以此推类,则在十年内增加至51%。若患者没有使用他汀药物治疗,五年内发生房颤的患者发生率为40%,以此类推,在十年内则在为60%。这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细胞的炎性反应,能够使得白细胞介素的含量降低,从而有效的抑制心肌凋亡等现象。若采用辛伐他汀则能够增强氧化氢酶以及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降低患有房颤的发生率以及危险性。若心脏病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后期服用他汀药物治疗,则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且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有房颤的发生率。缺血性心肌患者时常会发生房颤的现象,若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那么则会发展成为室颤或是室性心律失常等疾病。还有相关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8],若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则能够有效的降低房颤的发生率。

2.4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过过个专家以及学者的研究后证实[9],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患者越早使用他汀药物治疗越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血管再狭窄几率。经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若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的患者经过手术后服用洛伐他汀,则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服用普伐他汀则能够有效的降低至35%,另一方面则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管再狭窄几率[10]。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使用氟伐他汀,则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5高血压

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但机制尚未明确。由于他汀类降脂药物的降血压作用是相对比较独立的。据相关资料显示[11],给予辛伐他汀能够明显的降低血压。而降低血压的关键在于该类药物能够使得阻止血管壁的敏感性不断增强,对缩血管成分的敏感性减弱有关。关于靶器官研究,这类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多数学者认为他汀药物对抑制心脏重构以及延缓心衰的发展是有益。我国学者经过实验研究表明[12],采用辛伐他汀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能够抑制重塑。有研究显示[13],连续服用6个月的瑞舒伐他汀后其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没有任何的差别,对此该结果显示该要对于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3.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当中,服用他汀药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其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大,而安全性也逐渐的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以及重视。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有头痛以及引发肠胃的不适,若患者的病症相对比较严重,则会引发肌毒性以及转氨酶上升的情况[14]。若患者体内出现转氨酶上升的情况且升高的数值大约在3倍以下,则不可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若患者体内的数值达到了3倍或是3倍以上,则会出现肝脏肿大的症状出现,那么该情况应立马停止用药情况以及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在所有的他汀药物中,肌毒性药物是所有他汀类药物中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最为多的一种药物,据相关资料显示[15],该肌毒性药物的发生率大约为2.5%。而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肌肉出现疼痛或无力等现象。若患者出肌痛或是痉挛等现象,则可判定为患者患有偶在他汀类肌病。若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那么则表示该患者的病情已经达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从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现象。对此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应控制好剂量,在联合使用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时需要注意预防患者的罹患癌症。若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则应该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指标,要时刻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发生率。若患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降脂功能,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能够起到一个抗炎以及抗栓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主要用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以及心力衰竭等相应病症后的治疗。但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他汀药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疾病应当注意用药的安全性,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密切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相关指标,且应当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从而避免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当前的治疗当中,他汀药物的功效至今还仍被许多专家以及学者所关注和重视,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等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勇.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我们所处何处?该有何为?[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4):521-524.

[2]陈思,赵金珍,胡晶,等.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3):297-303.

[3]杨宁,李玉明.他汀类药物联合辅酶Q_(10)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大有可为[J].医学争鸣,201,27(4):9-13.

[4]程博,韩战营.CHADS2/CHA2DS2VASc评分在心房颤动的一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7,9(1):5-8.

[5]李昊,陶龙啸,章卫平.降胆固醇药物新靶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11):1425-1431.

[6]刘靖.再论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拨云见日,希望重现对心脏结局预防评估3试验的思考(一)[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8(7):616-618.

[7]李淑婷,徐佳莹,黄榕翀.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8):684-690.

[8]毕礼明,奉典旭,何劲松,等.他汀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争议[J].医学争鸣,2017,9(4):35-40.

[9]李舍予,侯清涛,田浩明.他汀类药物对非终末期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文献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7(6):639-643.

[10]樊志文,戴红梅.他汀类药物在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7):553-557.

[11]王杰,伦语,荆兆海,等.非他汀类药物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9(5):554-557.

[12]贾书杰,齐琳,史凯蕾,等.多层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疗效[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7):500-503.

[13]赵晓玲,王明.我院他汀类药物用于降脂治疗中的不良反应185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6,91(2):204-206.

[14]徐小明,罗兴迪,杨靓靓,等.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9):2701-2702.

[15]陆莉琳,陶敏敏,徐惠娟.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效果及心电图表现[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20(3):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