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

邓桂英

邓桂英

天津市新生医院放射科天津市天津300382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其X线及CT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分级,将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共有0级患者2例,Ⅰ级患者18例,Ⅱ级17患者,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8例。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结果的比较有高于CT诊断符合率(89.3%)显著高于X线的情况(58.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显著更优,能准确判断骶髂关节的各种病理改变,有利于疾病的分级、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临床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个亚型,属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强直性脊柱炎以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早期患者多表现为骶髂关节病变,但病情发展至晚期会出现不可逆的中轴骨关节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由于其发病原因不明,但病程长且致残率高,早期发现、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患病早期分别接受X线、CT影像学检查,符合临床AS诊断及分级标准。

患儿中,男性39例,女17例,年龄在21到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2.7)岁。病程在0.5-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7±0.3)d。

1.2方法

患者分别接受X线、CT两种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

X线检查:采用PHILIPS-DR数字化扫描仪,对患者的骶髂关节行正位、双侧位、斜位摄片。

CT扫描:采用TOSHIBA生产的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的骶髂关节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髂嵴上缘到股骨小转子。扫描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v,管电流20mAs,层厚、层距均为2.5mm。扫描结束后将获得的数据传送到后台工作站,按照骨组织重建法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和后处理。

分别对不同方法诊断的影像学图像进行观察,了解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异常以及关节面骨质囊变、硬化剂软骨肿胀的情况。

其中,当患者的影像学图像未见任何异常的情况记为0级;患者的影像学图像上有可疑侵蚀或硬化现象的情况记为Ⅰ级;患者的影像学图像上见关节局限性侵蚀或有明显硬化,关节间隙轻微改变或异常记为Ⅱ级;患者的关节间隙有明显改变,且近关节区域存在显著侵蚀、硬化的情况记为Ⅲ级;患者的关节出现中度异常,表现为完全融合或强直的情况记为Ⅳ级[3]。

对不同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分级情况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共有0级患者2例,Ⅰ级患者18例,Ⅱ级17患者,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8例。其中,X线诊断不同分级患者的符合率分别为:0(0/2)、27.8%(5/18)、52.9%(9/17)、100.0%(11/11)、100.0%(8/8);CT诊断不同分级患者的符合率分别为:0(0/2)、88.9%(16/18)、88.2%(15/17)、100.0%(11/11)、100.0%(8/8)。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结果的比较有高于CT诊断符合率(89.3%)显著高于X线的情况(58.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0.3%左右,16-40周岁均为其好发年了,尤以青少年男性的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可达女性的五倍之高[4]。一般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感性因素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表明,八成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骶髂关节病变,但鉴于其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支持程度较差,影像学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

本文比较了X线、CT两种方法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图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诊断不同分级患者的符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可见,X线因对骶髂关节面的分辨率较低,无法清晰显示轻微骨质改变的情况,对0-Ⅱ级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不高,只能对存在骨质破坏或关节强直的Ⅲ-Ⅳ级患者进行充分显示。CT相对而言显示效果更优,特别是在轻微骨质、关节改变等的判断上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但其在软骨、滑膜、韧带等的显示上则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

综上,CT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显著更优,能准确判断骶髂关节的各种病理改变,有利于疾病的分级、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璐,张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现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21(3):77-79.

[2]杜成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115-117.

[3]朱枫.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4):76-78.

[4]宋习忠,韦素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7):1415-1417.

[5]崔保刚.比较与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测方法用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效果[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