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底节脑出血采取锥颅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基底节脑出血采取锥颅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对比

程磊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300350

摘要:目的:分析基底节脑出血30-50ml采取锥颅引流术的疗效,并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对比。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病人94例进行研究,平分为参考组与治疗组各47例,其中,参考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治疗组则接受锥颅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组高,血肿清除率则低于治疗组(P<0.05;参考组治疗有效率是74.47%,治疗组是93.62%(P<0.05=;参考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29.79%,治疗组是12.77%(P<0.05。结论:对基底节脑出血病人采取锥颅引流术治疗方式获得的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锥颅引流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疗效对比

基底节作为脑出血多发及易发部位,在临床治疗中遇到的苦难也比较大,且容易引发大出血[1]。而关于对该病出血量30-50ml是锥颅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在临床上争议比较多,多集中在有无出现明显的血肿压迫现象上。对此,本文针对锥颅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研究及结果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30-50ml病人94例进行研究,本组病人纳入标准包含:所有病人均经过头部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后确诊病症是基底节出血且出血量30-50ml;病人在自愿原则下均能配合本组治疗,并对本组研究知情;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组病人排除标准包括:丘脑出血或破入脑室的基底节脑出血;凝血功能存在障碍或严重出血;接受长期血液透析;存在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治疗依从性低等。平分为参考组与治疗组各47例,参考组中,男病人28例,女病人19例;年龄范围在37~74岁中,平均值是(56.36±3.58)岁;治疗组中,男病人31例,女病人16例;年龄范围在36~72岁中,平均值是(55.84±5.12)岁。对所抽取的两组病人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未观察到两组资料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考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全麻下行经颞中回或侧裂岛叶开窗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氨氯地平降压药等对血压进行控制,选择20%甘露醇和10%复方甘油以及利尿剂等配合治疗,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及控制液体出入量等减轻脑水肿症状。另外,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组采取锥颅血肿引流术,在病人最大的血肿平面中,根据影像学的诊断结果明确穿刺的路线。在手术中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对病人局部进行浸润性麻醉之后测量其穿刺点和血肿之间的距离,锥颅后放置引流管,并缓慢地抽血颅内血肿,将1/3或1/2血量排出之后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情况存在,接着给予无菌引流瓶连接,完成手术。在手术结束之后,短期内要细心留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在12小时后给予尿激酶注入到血肿内,夹闭4小时后开放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两周后病人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NIHSS评分情况,其中NIHSS评分分数越低证明疗效越好[2]。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情况,分显效、好转及无效,显效为病人的脑出血情况完全消失或显著控制;好转为病人的脑出血情况得到一定控制,但未完全消失;无效为病人病情控制效果差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排除无效率的另两个指标之和。另外,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所开展的研究中,计量资料包括出血量和NIHSS评分,用均数值±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包括血肿清除率、治疗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P<0.05时,证明其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比较

经治疗2周后,参考组出血量、与NIHSS评分均比治疗组高,血肿清除率则低于治疗组(P<0.05)。见表1:

3.讨论

基底节脑出血多因高血压而引起,所以病人的年龄会比较大,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当前对该病主要选择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当出血量比较少(一般是<30ml=、病人的意识清醒或有轻度模糊、无严重神经缺损者,可以通过保守药物治疗让病人的血肿吸收,但出血量30-50ml,可引起神经功能的严重受损,或引发脑疝,威胁病人生命[3]。

而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对血肿进行及时有效的清除,以减轻病人脑水肿现象,避免脑损伤。但常规的开颅手术有着较大的风险,出血量多,所以当前临床已经较少采用。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锥颅血肿引流术有着操作简单方便、损伤小、适应症广泛等优势,对于微小出血者的治疗也可取得理想效果[4]。该术式可快速有效清除病人血肿情况,缓解脑水肿及其对脑组织带来的二次损伤,还可减少凝血酶与血红蛋白等代谢产物释放,避免脑疝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大病人的满意率,改善其生命质量[5]。

在本组开展的对比研究中,通过对两组病人分别采取锥颅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状况,发现参考组出血量、与NIHSS评分均比治疗组高,血肿清除率则低于治疗组(P<0.05=;参考组治疗有效率是74.47%,治疗组是93.62%(P<0.05;参考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29.79%,治疗组是12.77%(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对基底节脑出血病人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促进病人恢复,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等,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相比,对于改善病人基底节脑出血症状等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荐和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小斌,王序,许红旗.基底节脑出血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17-1819.

[2]王明阁.基底节脑出血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609.

[3]张翔,蒋震伟.基底节脑出血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134-135.

[4]王睿勤.基底节区脑出血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57-58.

[5]吕莉.早期微孔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754-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