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标准化护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王琛

天津市安定医院八科B6病区300222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标准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1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标准化护理措施,将两组PANSS量表评分以及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PANS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标准化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标准化护理措施;护理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该病症的发病率占所有精神疾病的一半左右[1]。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会在知觉、思维、行为和情感等方面出现异常,导致社会功能的下降和丧失。由于该疾病会反复迁延发作,因此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残疾或精神衰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都会产生严重威胁,也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在本次研究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了标准化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1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在24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6.2)岁;28例紧张型,19例偏执型,8例残留型。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在23岁-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6.1)岁;28例紧张型,20例偏执型,7例残留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标准化护理措施:

1.2.1制定标准护理措施。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搜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措施的相关见解,进行统一整理后开会讨论。结合文献当中的循证护理方案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具有本院特色的标准化护理流程。

1.2.2成立标准化护理小组。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由副护士长和4名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为监督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实施进行监督。小组中各个成员均接受相关的理论和机能培训,在考核合格后才能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1.2.3标准化护理的规范实施。对患者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工作中将分工与合作充分结合。由患者的主管医生及护师对其进行个体化的、针对性的病情评估,当班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介绍当天护理的相关内容和作用,从而取得患者的配合。在每日的护理内容完成后,由当班的护理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和签名。监督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计划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核,并和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护理针对,从而对护理计划及整体目标进行调整。每周护理小组举行讨论会,对护理内容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检查核评估,并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1.3评价指标

将PANSS量表评分以及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PANSS量表是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能够评定不同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严重程度,由精神病理评定量表和精神病量表合并改编而成,其中包含了7项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以及16项一般精神病理量表,以及3个补充项目对患者的攻击危险性进行评定。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7级操作性评分标准,且评分按照精神病理水平逐渐递增,其中1表示无,7表示极重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3]。

选取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中的社会性退缩、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以及父母职能、责任心和计划性等5个项目,每项评分为0分-2分,0分表示没有异常或者仅有极为轻微的缺陷;1分表示确实存在功能缺陷;2分表示存在严重的功能缺陷[4]。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过程中计量资料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PANSS量表评分情况

观察组的PANS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通常起病隐匿,且呈慢性病程,患者的病情会反复发作,不对严重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为其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由于该疾病目前还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式,且患者的依从性低,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了标准化护理措施,相较于接受传统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的PANSS量表评分以及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更优,P均<0.05。标准化护理措施是针对某种疾病制定的标准化的、流程化的治疗程序和管理模式,属于临床综合性的治疗方案[5]。在实施过程中,以临床诊疗指南以及循证医学为理论框架,从而对临床实践行为给予有效的科学的指导,达到促进疾病预后、科学管理疾病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标准化护理措施更加具有协调性和灵活性,强调的是患者当前心理及生理诉求的满足,从而对护理计划进行动态性的调整,并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了解后续的护理计划,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配合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标准化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春利.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临床护理管理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34-1435.

[2]方爱贤.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04):819-820,821.

[3]孙晨,王奎.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02):27-28.

[4]王焕霞.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07):76-78.

[5]杨玲花.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与实践[J].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1):2669-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