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阑尾周围脓肿误诊1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小儿阑尾周围脓肿误诊1例分析

武丽丽

兰州市中医医院儿科甘肃省兰州市730050

关键词:小儿;阑尾周围脓肿;误诊

1病例报告

患儿马某,女,8岁,主因“发热3天,咳嗽、恶心、呕吐伴腹痛2天”门诊以“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胃炎”收入院。入院查体:T:36.3℃神志清,精神欠佳。口唇干燥,扁桃腺Ⅱ度肿大,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上腹、脐周及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如常。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61*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77.2%。红细胞沉降率:57mm/h。离子:钙,2.45mmol/L,钾,3.56mmol/L,钠,140mmol/L,氯,104mmol/L。C反应蛋白,62.10mg/L。便常规:正常。尿常规:酮体1+。入院后给予西药头孢噻肟钠抗感染,炎琥宁清热解毒,氨溴索化痰止咳,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补充电解质。入院后咳嗽渐加重,出现腹胀,再未排大便,于入院第2天行腹部彩超示:1.腹腔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阑尾声像未见明显异常。胸腹片回报示:1.两肺心膈未见异常。2.不完全性肠梗阻。遂请我院外科会诊,会诊后给予禁食水,0.2%肥皂水清洁灌肠。补液,补充电介质。继续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患儿发热渐退,腹胀、腹痛减轻。复查腹部立位片回报:未见肠梗阻及消化道穿孔。停禁食水,给予流质饮食,继续抗炎、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抑制胃酸、补液补充电解质及对症等治疗。于入院第6天再次出现发热,换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加强抗感染,加利巴韦林加强抗病毒作用。患儿咳嗽、腹胀、腹痛渐减轻,发热渐退。入院第8天患儿夜间出现腹痛、腹胀,体温37.5度,行腹部透视回报示:不全肠梗阻可能。立即给予0.2%肥皂水清洁灌肠后解2次大便。腹胀、腹痛缓解。复查C反应蛋白,85.36mg/L。红细胞沉降率:51mm/h。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94*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78.0%,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略有增高。入院第9天腹部可触及1约鸡蛋大小包块,行床旁彩超回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未见明显肠蠕动。请外科再次会诊后禁食水,给予抗炎、抗病毒,补液补充电解质、清洁灌肠、艾灸(足三里)健脾通络,中药大承气汤加味直肠滴注后,解大便2次,量可,体温正常。自诉无腹胀、腹痛,有肛管排气,查体:精神可,腹软,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略减弱。于入院第10天夜间中药直肠滴注后诉腹痛,立即停直肠滴注,患儿腹痛,烦躁哭闹,测体温37.5度,转级医院治疗,上级医院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

2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急腹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12岁最为多见,5岁以下发病率逐渐减少,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1],临床误诊率较高。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转归,大约10%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2]。当急性阑尾炎化脓或穿孔时产生的脓液局限在阑尾周围组织由于无法吸收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是外科常见病。

2.1分析本例误诊原因如下:①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咳嗽、恶心、呕吐伴腹痛,且无明显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症状,患儿年龄较小,不能准确描述腹痛的性质、程度及部位,全身症状较局部症状明显,临床上往往容易诊断为急性胃炎。②内科思维局限,对小儿阑尾炎特点认识不足,患儿发热、腹痛、腹胀缓解未考虑到阑尾穿孔可能。③症状不典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④基层医院检查水平受限,未能及时查出阳性结果。

2.2经验教训:①熟悉小儿腹部解剖结构及小儿阑尾炎的特点。②仔细询问病史,重视体格检查,反复对比检查腹部各部位,找出阳性体征。③肠梗阻时要积极寻找其发生的原因。④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后有腹痛,尤其腹胀要警惕阑尾炎的可能。⑤若症状、体征与检查、治疗不相符,应B超、CT同时检查,可有助于避免误诊,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全面分析,不能单纯依靠辅助检查。⑥腰大肌和举腿试验、闭孔肌试验[3]及肛门指诊对阑尾炎的诊断亦有参考价值。⑦若考虑为外科疾病及时专科治疗。

参考文献:

[1]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4.

[2]钱礼.腹部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948.

[3]蒋开夫,潘平康.小儿阑尾炎误诊体会[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9,8(10),122-123.

作者简介:武丽丽(1982.9),女,汉族,甘肃,兰州市中医医院,中级职称,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兰州市七里河区武威路344号,7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