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彭小飞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辽宁抚顺113006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为慢性心衰,是指患者的心脏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心脏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引发的综合征[1]。慢性心衰病程较长,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疾病的程度和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故应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故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笔者特进行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54~76岁,平均(63.22±2.90)岁。心功能分级:II级20例,III级15例,IV级10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53~75岁,平均(63.18±2.93)岁。心功能分级:II级18例,III级15例,IV级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护士应采取图片、PPT、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主要给患者讲解慢性心衰的病因、表现、治疗方案、饮食和运动原则等,使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知,以最佳姿态接受治疗。(2)心理护理:慢性心衰病程较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较为普遍,据学者分析抑郁症属于慢性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患有抑郁症的慢性心衰患者退出心脏康复计划为无抑郁症心衰患者的5倍。故护士应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状况、躯体不适症状等,并加强和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表述自己的躯体和心理感受,护士及时疏导,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3)强调家属作用:护士应鼓励家属关心和理解患者,社会情感支持有助于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及时调整方案: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心理护理干预方案。

1.3观察指标[2]

(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的情绪变化。SAS、SDS标准分均≥50分即可评定为焦虑或者是抑郁状态。SAS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35~49分为轻度抑郁,50~69分为中度抑郁,超过70分为重度抑郁。

(2)完全依从:患者住院期间能够完全遵从医嘱进行治疗。一般依从:患者大多数时候能够遵医行为。不依从:患者完全不遵医嘱不配合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内容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x±s),分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内容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n,(%)

3讨论

慢性心衰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水肿等,多数患者均有心脏病病史,心肌缺血、感染、精神应激、劳累均属于诱发心衰的原因[3]。据学者分析我国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等发病率为40.1%,且心功能分级和焦虑抑郁呈正相关性[4]。笔者认为慢性心衰病情发作反复,迁延不愈,患者治疗周期长,躯体的不适和心理压力可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此外患者心功能低下,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故患者可能对于自身疾病过度的情绪低落、忧虑,加重情绪障碍。

任何疾病均是患者的躯体、精神和社会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心血管疾病也不例外,故治疗慢性心衰应注重身心兼顾,整体康复[5]。据报道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故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康复方案,有助于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减轻心理压力;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的睡眠、情绪状况,有助于护士及时识别患者的情绪障碍,及时疏导,排解不良情绪;加强社会情感支持,有助于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增强治疗的信心;最后护士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有助于科学、动态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时调整心理干预方案。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谈燕.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6(3):70-71

[2]项颖卿,罗萍,章国良.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07-308.

[3]董媛媛,吴育云,霍世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9):2781-2783.

[4]王丹丹,WANGDandan.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190-191.

[5]金玉玲.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健康前沿,2016,23(6);90-92

[6]杨学青,张铮,党照华,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1):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