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观察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

孙华威梅梅王琮刘媛媛(通讯作者)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要:目的:观察了解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思路。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ER和PR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阳性表达率都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对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配合内分泌的治疗,增强疗效。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人们虽然不会再谈“癌”色变,但是癌症依旧是困扰人们的重要疾病[1],对人们的健康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由于现如今乳腺癌患者对保留乳房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治疗方法逐渐不再适用[2-3],新辅助化疗方法对于保留乳房的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对乳腺癌哈谁囊额的预后有着一定的影响,ER和PR高表达的乳腺癌的患者后期的生存能力较强,预后较好[4]。本研究通过观察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了解新辅助化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年龄在28~70岁,平均年龄为(46.3±7.4)岁,浸润性导管癌17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髓样癌2例,临床分期Ⅱ期的有17例,Ⅲ期的有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年龄在27~68岁,平均年龄为(45.8±6.9)岁,浸润性导管癌15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髓样癌3例,临床分期Ⅱ期的有17例,Ⅲ期的有9例。所有患者均未女性,在进行化疗前均行病理检测确诊。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P>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方法,药物选择利妥昔单抗,进行一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化疗方法,进行一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的数据输入到SPSS15.0软件中进行处理和统计,计量单位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取均数t检验,结果以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单位用%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取X2检验,结果以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在ER的表达阴性的有14(56%)例,表达阳性的有11(44%)例;PR表达阴性的有12(48%)例,表达阳性的有13(52%)例。对照组的患者ER的表达阴性的有10(40%)例,表达阳性的有15(60%)例;PR表达阴性的有16(64%)例,表达阳性的有9(36%)例。实验组患者的雌孕激素阳性表达率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高发的癌症之一,如果不能良好的控制病情,病死率也是较高的,通常选择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5],不能保留乳房。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不仅仅要求治疗疾病,还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要保留乳房。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能够帮助患者保留乳房,满足了现代女性患者对保留乳房治疗的要求。乳腺癌存在雌激素依赖的情况,雌孕激素水平变化同样会影响肿瘤的生长,有研究也表明ER和PR受体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也会较好。对乳腺癌的患者进行ER和PR的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为后期治疗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新辅助化疗也叫术前化疗或者诱导化疗,能够在早期对肿瘤进行一定的控制[6],减少发生转移和扩散。因为其对ER和PR受体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ER和PR的水平变化,配合内分泌治疗,减少对ER和PR受体表达的影响,保证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对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过程要注意配合内分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林思园,张利华,李想娣等.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的改变[J].实用医学杂志,2015,(12):2004-2006.

[2]贾巍,张红真,王文娟等.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J].广西医学,2016,38(9):1235-1238.

[3]黄平,文安智,杨迎春等.新辅助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中醛糖还原酶、HER-2、ER、PR表达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5118-5121.

[4]张乐,赵海东,赵慧等.多中心、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分子标记物的变化[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7,51(4):317-320,325.

[5]陈金辉,焦喜林,吴劲松等.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状态与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2):74-77.

[6]杨虹,曾福仁,刘剑仑等.ER、PR、HER-2、Ki-67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4):54-57.

注:项目名称:广藿香介导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紫杉醇治疗子宫内膜癌耐药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MSUJCMS2016-063。项目性质:校级。所属单位:佳木斯大学。项目分类: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