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高清云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1637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家医疗机构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等的采样监测合格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总结有效的基础护理方法。结果2013~2016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07%、1.44%、1.39%、0.97%,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率基本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全面搞好基础护理,强化无菌技术与监测制度,能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基础护理;院内感染;无菌技术;隔离预防

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roleofbasicnursing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nosocomialinfection.Theobjectofthisresearchmethodistoselectthe150hospitalsfrom2013to2016,theoccurrenceofinfectionofindoorairdisinfectant,nursehands,surfaces,disposablemedicalsuppliessuchassamplingandmonitoringqualifiedhospital,analysisofnosocomialinfectionscausedbycommoncausesandbasicnursingmethodseffectively.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nosocomialinfectionin2013~2016yearswas2.07%,1.44%,1.39%and0.97%,respectively,showingadecreasingtrendyearbyyear.Thequalifiedrateofindoorair,nurses'hands,disinfectants,disposablesurfacesanddisposablemedicalarticlesincreasedyearbyyearin2013~2016years.Conclusionitisofgreatclinicalvalueandsignificancetodoagoodjobofbasicnursing,strengthenaseptictechnologyandmonitoringsystem,andachievethepurposeofpreventionandcontrolofnosocomialinfection.

[keyword]basiccare;nosocomialinfection;aseptictechnology;isolationprevention

院内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院内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前者的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故又为自身感染;后者的病原体来自外周环境或其他患者,故又为交叉感染[1]。很多情况下,院内感染都由病原体发生在患者-患者或患者-医护人员的交叉传播而致。据了解,30%~50%的院内感染都是由不恰当、不规范的护理操作所引起[2]。因此,做好基础护理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大庆市某街道150家医疗机构2013~2016年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院内感染情况,并强调了基础护理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6年大庆市某街道门诊部和诊所有150家医疗机构,每家医疗机构护士1~5人,共328人,均为女性,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28.0±7.3)岁,中专168人,大专128人,本科32人。

1.2方法

对150家医疗机构2013~2016年的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等进行采样监测,遵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护士手、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通过无菌棉拭子进行涂抹采样;室内空气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距离地面1.5cm处停留5min进行采样;消毒剂取样1ml加入采样管内与相应中和剂混合,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活菌计数培养。同时记录历年院内感染发生情况[3,4]。

2结果

2.12013~2016年院内感染发生率

2013~2016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07%、1.44%、1.39%、0.97%,呈逐年下降趋势。

2.22013~2016年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

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率基本呈逐年升高趋势。

3讨论

3.1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

①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管理制度不严实,监控管理有疏漏,人员落实不到位、流程应用不合理等问题。②人员流动性大,护士学历偏低,护士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足,部分护士无菌观念淡薄,对相关规章制度不重视,特别是在工作忙碌时容易疏忽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以及使用超期消毒剂等。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不高。手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媒介,而文献报道,护士洗手的依从性不到40%,因洗手不彻底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约占30%[5,6]。护士频繁地与多位患者进行直接的接触,手十分容易受血液、分泌物、唾液等的污染,故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性很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在处理使用过的医疗物品与器械时缺乏足够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容易受到感染。

3.2基础护理方法

3.2.1全面贯彻落实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与《消毒技术规范》,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基本涵盖家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卫生学监测、医疗用品管理、医护人员自身感染防控管理以及质量考核细则等[7-9]。

3.2.2提高护士对院内感染的认识

组织护士深入学习有关院内感染的知识,强化无菌观念,无论繁忙与否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制度;同时加强护士的护理技能训练,规范自身护理行为。并加强检查监督,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3.2.3提高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

洗手防护是抑制病原菌传播的基本而重要的措施。每个洗手池张贴洗手图,护士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任何操作前后均洗手,采用6步洗手法,必要时应延长洗手时间,使用干燥肥皂、免洗消毒剂,并勤剪指甲。并定期随机抽样监测,督促护士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保证护士的手卫生合格。

3.2.4加强医疗废弃物品的管理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有关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制度,基本做到医疗废弃物品的收集与分类,其中有潜在感染风险的物品用专用的并贴有警示标识的容器盛装,损伤性物品用利器盒盛装,容器被装到3/4即封闭[3],而后及时放置到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点。医疗废弃物品的处理须做好记录并签名。

3.2.5提高护士自身的感染防控管理

强化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正确使用医疗物品与器械,防止自身被锐器刺伤,同时规范护士损伤的处理和上报流程[10]。

3.3加强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院内感染是全球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全体医务工作者需身体力行的系统工程,其中无菌操作与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全面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强化无菌观念并落实,做好常规护理操作,是保证院内感染得到控制的基本。本研究显示,2013~2016年院内感染发生率历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率基本呈逐年升高趋势。说明全面搞好基础护理,强化无菌技术与监测制度,能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秀芬,郝海水.医院消毒供应室在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作用和地位.医学动物防制,2013(3):353-354.

[2]赵静.ICU预防院内感染隔离标识系统的建立与实施.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6-888.

[3]林珍,张定涛,张译.院内感染的护理原因和管理措施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662-2663.

[4]阮文珍,谭智慧,丁桂芳.血液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医院管理论坛,2013,30(5):54-55.

[5]杨敏,郎云琴,泮葵芬,等.援外手術室院内感染现状及护理合作管理措施.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7):699-700.

[6]涂丽琴,刘玉兰,彭先芬,等.ICU院内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337-338.

[7]汪兰芳.院内感染基本知识培训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8):2294-2295.

[8]曹桂英,何斌,王凤萍,等.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降低留置导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应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4(4):330-332.

[9]卢晓丽.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327.

[10]马兰.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8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