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ADL评分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ADL评分影响评价

龙莎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康复二科湖南长沙410016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ADL评分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ADL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即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目前的医疗水平虽然可采取一定措施对患者病情给予控制,但仍存在一定比例患者出现偏瘫[1]。脑卒中偏瘫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需给予相应的护理,本文旨在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ADL评分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

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男患11例,女患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6.8±2.3)岁,对照组男患10例,女患10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56.9±2.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①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由于脑卒中偏瘫发病突然,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瘫痪,一时间难以接受,容易出现绝望、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听患者主诉,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可举例说明其他康复病例,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康复的希望[2];②早期语言康复护理,如患者无法讲话,可通过手势、肢体动作等弥补,与患者沟通过程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每次训练应耐心反复示范,并不断给予患者鼓励,以增强其信心;③早期肢体活动康复训练,每日为患者进行按摩,从患肢近端至远端,再从远端至近端,每日进行2-3次,帮助患者被动进行各个关节功能活动,活动幅度大小适宜,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翻身、坐起等,患者可以翻身后,可将康复训练体位由卧位改为坐位,患者动态坐位平衡后开始进行站立训练,注意运动适量,不可过量;④指导患者进行日常训练,如穿衣服、刷牙、洗脸、使用餐具等,除此之外,还可进行拨算珠、搭积木等日常活动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3];⑤实施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曲池、外关、合谷、昆仑、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内容包含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③ADL评分,总分为100分,0分代表完全依赖,100分代表ADL正常,<40分代表ADL功能重度损害,41-60分代表中度损害,>61分代表轻度损害[4]。

1.4数据统计分析

对观察指标数据使用spss19.0行数据统计检验,心理状态、生活质量、ADL评分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

2.实验结果

2.1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心理状态对比

2.3ADL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评分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数据见表3。

表3ADL评分对比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可诱导病变肢体进行主动锻炼,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从而最大可能恢复社会功能,临床相关研究发现,越早进行康复护理,患者预后越好[5]。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机制有多种,首先可刺激病变肢体感觉的传入,从而促进细胞再生,对患肢的刺激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肢肌肉萎缩及痉挛的发生概率,为日后康复提供有效保障,同时护理过程对语言中枢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并注重患者心理护理,不断鼓励患者参与到康复护理过程,调动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及配合度,对提升恢复速度具有重要作用[6]。本文以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更优,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下降,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方面显著提升,ADL评分明显提高,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对改善患者心理、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温玉枚,吴慧萍,谭张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16-118.

[2]梁惠萍.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37-238.

[3]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164.

[4]宁文帅,于凤伟,杨洋,等.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90-1492.

[5]区晓鸣,陈丽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22(8):187-188.

[6]万贤红.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17):1674-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