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1

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分析

徐大勇

徐大勇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3015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磁共振成像表现以及其伴随征象。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22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的130个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膝关节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以三位具有一定具有丰富经验的主治医师职称的影像医师分别对检查结果独立判断分析,并对成像表现与伴随征象做出记录。结果:全部130例膝关节中,经过磁共振检查,其中114个膝关节表现为交叉韧带黏液变性(88%),16个膝关节表现为前后交叉韧带受累(12%);另有26个膝关节合并腱鞘囊肿(20%),20个膝关节合并骨内腱鞘囊肿(15%);其中92个膝关节诊断为Ⅳ期骨性关节病(71%)。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膝关节交叉韧带;磁共振成像

引言:

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状是一种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到限制的病变,该病变相关研究并不多。由于一些交叉韧带的黏液样变性在临床诊断中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腱鞘囊肿,因此其事实发病率应该比报告发病率高出很多。在临床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MRI在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中的实际应用状况,特实施本次回顾分析研究。先就此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实施MRI检查的1348例膝关节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有122例患者的130个膝关节确诊为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此122例患者中最大年龄为90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你年龄为(54.1±8.4)岁;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72例和50例;就膝关节位置来看,有38个左膝关节和92哥右膝关节;其中有14例患者在受到外伤后检查中偶然发现,其余患者均因为明显膝关节疼痛而入院诊治,此类患者的病程范围最短者为7天,最长者为14年;且发病没有显著的诱因,患者除了感受到膝关节疼痛外,也同时伴有活动受限等症状。

1.2MRI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MRI膝关节检查。所有患者的检查,由2台磁共振机实施,型号一台为飞利浦3.0T,另一台为GESignaHDi1.5T。检查均时均使用膝关节专用线圈。

1.3MRI诊断标准

检查完成后,由三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分析成像,有不同意见则通过三位医师协商得到共同意见。

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诊断标准为:韧带呈现出弥漫性增粗肿胀,T1WI与PDWI+FS序列上,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弥漫性表姐不清信号,同时韧带的纤维连续性状况较好。

韧带腱鞘囊肿诊断标准为:韧带内部以及韧带周围呈现出液体状信号,表现出明显的占位效应,韧带纤维连续状正常。

骨内腱鞘囊肿诊断标准为:交叉韧带附着端下方骨腔,呈现出液体状信号。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MRI分析标准为:Ⅰ期:存在完整的三层软骨结构,且层次信号之间有着明显清晰的过渡带,并具有很好的均匀度,同时具有较为圆润的表层低信号切线带;Ⅱ期:软骨切线带模糊不清,甚至无法识别;过渡带信号微弱,同时软骨厚度正常却缺失;Ⅲ期:在Ⅱ期表现得基础上,软骨有明显变薄状况;Ⅳ期:软骨缺失影响到软土钙化带,并且同时具有软土下骨硬化症状以及明显囊肿。

2结果

在全部130个接受MRI检查的膝关节中,其中114个膝关节表现为交叉韧带黏液变性(88%),16个膝关节表现为前后交叉韧带受累(12%);另有26个膝关节合并腱鞘囊肿(20%),20个膝关节合并骨内腱鞘囊肿(15%),其中有18个膝关节在胫骨段。

从骨性关节并分期状况来看,包括18个Ⅱ期膝关节,20个Ⅲ期膝关节和92个Ⅳ期膝关节,详细数据如表1、表2所示。

3讨论

交叉韧带黏液变性最早发现与1999年,以后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就起发病原因来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先天胚胎发育的时候,交叉韧带纤维中留有滑液组织参与,逐渐引发变形,另一种认为是交叉韧带退变,所导致的变性,是一种后天因素[1]。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交叉韧带黏液变性与韧带损伤等表现较为类似,所以具有一定的诊断难度。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交叉韧带黏液变性的诊出率也得到大幅提升。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运用MRI检查,其诊出率较为理想,并且能够很好的显示出其伴随征象。

综上所述,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翁磊,程克斌,张晶,等.前交叉韧带粘液样变性的MRI表现和伴随征象[J].磁共振成像,2014,5(2):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