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王德平胡德峰何习上何润军

道县中医医院425300

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60例我院收治的骨关节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R摄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并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DR摄片的诊断准确率为62.5%,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DR摄片,能够确定骨关节损伤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度,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CT三维重建;骨关节创伤;临床应用

骨关节创伤存在较大的治愈难度,容易遗留许多问题,例如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这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需要在治疗前了解患者的损伤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2]。随着螺旋CT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等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骨关节创伤临床诊断提供了便利。因此,文章主要针对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60例我院收治的骨关节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88例,女性72例;年龄为10~75岁,平均为(38.6±8.5)岁。其中头颅骨损伤(包括颅底骨折)21例,面颅骨损伤15例,脊柱损伤37例(包括附件骨折13例,环枢关节损伤8例),肋骨骨折34例,四肢骨及其关节损41例,骨盆骨折30例,多处多部位损伤2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R摄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DR系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摄像位置,电压为55~75KV,电流为10~40mAs。本次研究采用的CT机为日本东芝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电压为130kV,电流为150mAs,层距为1mm,螺距为3.5,重建层厚为2mm,矩阵为512×512。扫描之后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蔽重建(SSD)等方式进行三维重建,并且为了获得多方向的立体图,可以进行适当的旋转。

1.3观察指标

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常规DR摄片的诊断准确率为62.5%,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检查方法的结果对比

3.讨论

骨关节是人体的重要关节,既承担着负重作用,同时也是运动中的重要中枢关节。骨关节损伤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主要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等措施[3]。复杂骨关节损伤患者通常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并且可能引起关节粘连、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这主要是由于保守治疗的时间较长,影响了关节功能的康复[4]。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诊断技术来确定患者的损伤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临床中多采用常规DR摄片进行骨关节创伤的诊断,这主要是由于该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具有可重复性好的优势。但是常规DR摄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摄像容易重叠,很难对患者的损伤类型以及严重程度进行精确判断,无法发现细微损伤以及移位不明显的骨折,导致漏诊现象的出现[5]。螺旋CT三维重建与常规DR摄片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本次研究观察中,常规DR摄片的诊断准确率为62.5%,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DR摄片,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度,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在骨关节损伤临床诊断中有多种检查方法,例如X线、CT、MRI等方法,这些检查都各有其优缺点[2]。但是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对于骨关节损伤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扫描时间短、成像质量好,对于骨关节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更好的掌握损伤部位及程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能够提高骨关节损伤临床诊疗的准确性。而多层螺旋CT是对常规CT机的更新,具有更强的功能和分辨率,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6]。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的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病灶部位的扫描,并且不受呼吸伪影的影响,无需搬动患者,并且可以利用工作站进行重建处理,避免常规X线检查需要多角度观察而改变体位造成的影响。螺旋CT扫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度,并且利用不同的重建算法能够获得接近病理解剖结构的图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CT平扫对于移位不明显的骨折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而通过重建处理则能够观察到有无骨折的存在。常规DR摄片若摄片不理想,则很难观察到横行骨折,仍需要借助其他的检查技术。有文献通过观察发现,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58.6%,CT平扫的准确率为72.3%,但CT三维重建的准确率为100.0%,且能够观察骨折断端的移位状况。

CT三维重建检查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因为它分辨率较高,能够解决因DR摄片影像重叠的问题,能够观察到骨关节损伤的情况、类型和严重程度,能够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率,能够有效观察到骨关节的细微损伤和结构改变,从而为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高质量的影像学证据,该技术已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常规DR摄片对于骨关节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CT平扫也具有较高的骨性结构敏感性和分辨率,因此对于骨关节脱位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而CT三维重建则能够清楚观察到关节脱位征象,与常规DR摄片以及CT平扫相比其优势在于能够观察到关节移位的状况。

目前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多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蔽重建(SSD)等方法,SSD能较好地描绘出复杂的三维结构,尤其有重叠结构的区域,空间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楚,缺点是容积资料丢失较多,显示细节不够;MPR可以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曲面重组及任意角度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关节腔、椎管内有无游离碎骨块及周围软组织情况,但MPR是二维成像,缺乏立体感,对骨折线、碎骨块的显示不够全面,不连续,且像图质量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本文中所有患者CT三维重建均采用了SSD及MPR法,两者结合应用可提供全面骨关节的空间关系、骨折的类型及严重程度等,可全面评价骨关节损伤。

综上所述,骨关节创伤存在较大的治愈难度,容易遗留许多问题,例如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这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常规DR摄片无法确定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的患者,可以采用该检查方法,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临床服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薛彩霞,王东江,张越等.MS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4(1):32-33.

[2]吴昊,韩旭,徐东风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9(31):3453-3454.

[3]黄宝生,郑生喜,李继霞等.双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4(3):45-47.

[4]刘昌杰,徐睿,王楠竹等.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16(3):447-448.

[5]陈志佳,蓝健君,吴锦萍等.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膝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34(1):42-43.

[6]江深河.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