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胃镜与开腹手术对胃间质瘤的疗效对比研究张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腹腔镜联合胃镜与开腹手术对胃间质瘤的疗效对比研究张斌

张斌

湖南旺旺医院湖南长沙410016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胃镜与开腹手术用于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完成手术,观察组则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案完成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0.05);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组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安全性

胃间质瘤源自胃间叶组织,与上皮组织关系不大,在传统观念中,胃间质瘤多分为良恶性及交界性,共3类,但目前多支持胃间质瘤属于潜在恶性肿瘤,且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其患者数量占胃部肿瘤患者总数的2%左右,首选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切除术方案主要包括开腹手术、单纯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及内窥镜联合技术等。目前,由于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上很多胃间质瘤病灶呈局限状,手术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术中流血量较少,加上腹腔镜及内窥镜单独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微创手术多联合应用腹腔镜、内窥镜[1]。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66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方案、开腹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6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感、食物消化不良;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1-74岁,年龄平均(44.50±10.26)岁;胃体患病34例,胃窦小弯侧2例。观察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1-76岁,年龄平均(44.45±10.25)岁;胃体患病32例,胃窦小弯侧4例;详见表1。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家属及法定代理人均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并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0.05。

表1两组肿瘤病灶位置分布(n)

2.3两组免疫组化结果比较

观察组极低度风险12例(36.36%),低度风险者20例(60.61%),高度风险者2例(6.06%);对照组极低度风险13例(39.39%),低度风险者19例(57.58%),高度风险者1例(3.03%);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3.讨论

胃间质瘤在非上皮源性胃肠道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目前多认为所有的胃间质瘤均存在恶变的可能性,但淋巴转移发生率较低,多仅需切除肿瘤即可,无需清扫附近区域淋巴结[2]。胃间质瘤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措施,而传统开腹式手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住院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等缺陷,越来越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而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率逐渐提高,在医务人员及民众接受度越来越好[3-4]。但由于某些胃间质瘤单独使用腹腔镜或者胃镜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定位困难,比如肿瘤体积较小等,因此双镜联合应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其围术期指标中除手术切除方式外均小于或缩短于对照组(<0.05),而手术切除方式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单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观察组在某几项方面不良反应稍对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对胃肠道影响更小。

总之,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胃间质瘤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而且安全性较高,建议定期体检,便于尽早、及时查出胃部肿瘤,从而保证其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许祖存,孙玫.3D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11):1726-1728.

[2]朱义生.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4例[J].山东医药,2015(44):108.

[3]陈勃聿,秦鸣放.胃镜、超声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在胃间质瘤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1):50-52.

[4]周宇,宋树祥,陈平,等.胃间质瘤腹腔镜、内镜与双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5,23(10):75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