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陈立平1陈志超2李紫暄3李舒玲4

解放军一七三医院内科516008

摘要: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奥美拉唑比较,雷贝拉唑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安全性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内容物和十二指肠出现反流,流经食管后导致的食管粘膜溃疡等病变,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率,老年人则是发病率最高的群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反流和烧心等,该疾病起病缓、迁延性强,因此治愈较难[1]。临床上一般采取抑酸治疗,常用药物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本研究对我院60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探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7.24±5.1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6.15±4.7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沙比利治疗,口服,10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晨起吞服,20mg/次,1次/d,1个疗程1周,持续服用8个疗程。观察组则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晨起吞服,10mg/次,1次/d,1个疗程1周,持续服用8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症状评价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改善状况进行评分,评分为0-3分,患者无胸痛、反流和烧心等临床症状评分为0;患者有轻微症状,在提醒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后,患者才能有相关症状的反应则评为1分;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症状表现,但未影响生活则评为2分;患者症状明显,且影响其正常生活则评为3分;分数累计,计算总分。

胃镜诊断标准:根据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标准评价,Ⅰ级:粘膜皱皮表面粘膜破损直径不超过5cm;Ⅱ级:粘膜皱皮表面粘膜破损直径超过5cm,病变未融合;Ⅲ级:粘膜破损融合范围不超过周径的75%;Ⅳ级:粘膜破损融合范围超过周径的75%。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为0,食管粘膜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80%以上,食管粘膜改善级别≥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50-80%,食管粘膜改善级别≥1;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50%以下,食管粘膜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和腹泻,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无明显差异,且均未出现肾肝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3讨论

胃酸一般存在于人体胃部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时,会使胃酸向人体食管反流,使食管受到刺激,并导致胸痛和胃部烧灼感等症状。患者用餐后,发生概率更高,餐后食管括约肌张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患者胃部内压会有超过食管的可能性,进而导致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2]。老年患者因其年龄较大,体质较为特殊,胃部与食管交界处,解剖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且因其他基础疾病的存在,会有钙拮抗剂、硝酸酯类等其他药物的服用史,因此会引发下段括约肌的松弛,增加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3]。

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等是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由于其抑酸效应较慢、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多次给药需求较高等缺点,在症状缓解和治愈效果上缺点较为明显,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受限[4]。

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分泌,pKa≈5。雷贝拉唑与血浆蛋白之间的结合率达到了97%左右,在PH值一定时,pKa值越高,就会产生越强的解离能力,血浆中离子越多,对离子泵的抑制作用也就会越快速而持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和H+-K+-ATP酶分离,进而恢复恢复对胃酸分泌的抑制功能,能够更为持久地发挥抑酸作用。研究发现,雷贝拉唑能够在服用1h后开始发挥药效,2-4h内即可达到最大药物浓度,初次用药23h后即可发挥对基础胃酸量和食物刺激形成的胃酸量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达到了70%、82%,能够持续发挥48h的抑制作用。雷贝拉唑会产生硫醚、羧酸等主要代谢产物和砜、乙基硫醚及硫醚氨酸等次要代谢产物,这些代谢物绝大部分都会随粪便排出,不会使药物堆积在体内,有更好的安全性[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综上分析,与奥美拉唑比较,雷贝拉唑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季勇,陈妙研.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5):60-61.

[2]李薇,曾晓华,沈思魁.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6):70-72.

[3]刘力.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在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2):54-55.

[4]黄云华.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3):134-136.

[5]钟晓华.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