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浩

石首市人民医院湖北荆州434400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有患者44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给予研究组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进行治疗,利于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安全可靠,还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几率是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1]。钙质丢失、骨骼结构发生转变等都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并且骨质疏松性骨折会牵扯神经系统,造成疼痛等并发症的产生,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在治疗方法上,应用常规保守疗法见效慢,且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因此脊柱微创治疗逐渐被应用于此病[2]。在本次研究中,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行了脊柱微创治疗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为(61.4±1.7)岁;研究组,男19例,女25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为(62.1±1.4)岁。两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都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给予照组患者保守治疗,先诊断评估病人的病情,再依据患者的损伤部位和神经的损伤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给患者服用相应抗生素并结合康复训练。

1.2.2研究组方法。

给予研究组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进行全麻。借助X线透视确定手术位置并消毒。在骨折椎体单侧置钉,并在患处中间位置进行两个2.5mm的切口,用椎弓根钉棒固定骶棘筋膜、腰背筋膜处。在固定位置对侧置入穿刺针,进行拉丝期骨水泥的逐次注入,单次注入量为0.25~0.50ml,骨水泥出现渗透时应暂停注射,骨水泥初步凝结时,转变穿刺针方向再次注入。待骨水泥扩散固化后,对钉孔进行填塞,取出导管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

运用CT检测,对椎体后凸Cobb角、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及骨块侵占椎管比率这三项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脊柱完全矫正直立,无疼痛感,能够正常工作生活;有效:患者脊柱矫正良好,出现轻微痛感,工作生活能力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病症没有任何好转或加重,疼痛感加重,无自理能力。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经治疗,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两组疗效对比(例,%)

3讨论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缺乏运动、绝经后妇以及长期吸烟喝酒等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是一种常见疾病。致病原因是患者骨组织结构发生钙化使骨组织量减少,形成骨骼变形、疼痛等症状[3]。骨密度降低时,便会出现骨质疏松,使椎体骨折的发生几率增高,进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经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达2亿人,此病已被社会各界所关注,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达7%,男女比例约为1:2,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骨折较为常见,骨折发生在L1节段的最多,其次为T12、L2、T11等节段[4]。患病症状为后凸畸形、矢状面失衡、放射痛、睡眠与呼吸障碍、腰酸背痛等。以往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不仅止痛效果不明显、见效慢还会导致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安全性低下[5]。开放性手术会使创伤面增大,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年患者,存在相当高的手术风险,而且术后的恢复效果不理想,所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脊柱微创手术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6]。

在治疗此病时,需要先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然后实施保守或手术治疗,在治疗早期采取微创手术,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7]。脊柱微创术,指穿刺皮肤和椎骨体,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进行骨水泥注入修复,注入骨水泥,可以使椎体的稳定性能加强,避免出现骨椎体的塌陷,使椎体恢复高度来缓解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脊柱微创手术,从力学角度考虑,能使患者骨骼结构强度增大。对患处实行骨水泥填塞,主要用来修复骨折处,使骨折能够承受轴向应力,拉低骨折线,减少对椎体内部神经的刺激和压迫,从而达到改善椎体稳定性、提升椎体强度、降低脊柱疼痛的治疗目的[8]。据研究证明,椎体骨折恢复状况,跟注入骨水泥的含量有很大关系,适量骨水泥的注射,会使骨强度达到正常情况的两倍,刚度能提高15%。脊柱微创手术取代传统保守治疗方式,主要是相比之下前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出对照组(P<0.05),可见,脊柱微创手术效果理想;研究组的骨块侵占椎管比率比对照组低(P<0.05),椎体后凸Cobb角也有显著降低,由此可见,脊柱微创手术能提升椎体强度和稳定性,还能修复骨折降低疼痛感。

综上所述,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实行脊柱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利于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安全性高,在力学属性方面可以使骨折椎体刚度加强,同时对脊柱有良好的矫正效果,还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建军.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1):4603-4609.

[2]刘志凌,陈仲,彭美红,等.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4):629-630.

[3]李非,陈阳,PORTERDaniel,等.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4):434-436.

[4]王健军,刘予豪,盛朝辉,等.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0例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3):235-237.

[5]蒋安清,姜为民,王根林,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10):951-953.

[6]梅昕,严力军.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9):1926-1928.

[7]张洪亮,李忠辉,赖晓敏,等.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3):462-464.

[8]周宏斌,秦小容,屈万明,等.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6):8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