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药学干预后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药学干预后价值分析

张学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药学干预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4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根据有无进行药学干预为依据,将其分为2组,一组设为干预组(n=71),一组设为对照组(n=77)。其中,干预组,接受药学干预,对照组,未接受药学干预,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2%,对照组为53.2%,经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住院时间与抗菌药费用,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进行药学干预,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药学干预;应用价值

抗菌药物,在手术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实际操作中,针对抗菌药物,使用时,必须谨慎,若使用不合理,不仅会影响手术疗效,而且会增加患者身心负担,增加医疗费用,甚至产生耐药性[1]。为此,我院为了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管理,组织药学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旨在观察药学干预在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4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进行药学干预为依据,将其分为2组,一组设为干预组(n=71),一组设为对照组(n=77)。其中,干预组,43例男性,28例女性,18-76岁,平均(38.4±5.39)岁。28例疝气手术,11例甲状腺手术,9例乳腺手术,18例骨科手术,5例其他。对照组,47例男性,30例女性,18-85岁,平均(39.5±5.06)岁。31例疝气手术,9例甲状腺手术,12例乳腺手术,21例骨科手术,4例其他。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虽然组间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药学干预,干预组,接受药学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积极参与医疗组查房工作,定期查看了解运行病历,一旦发现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及时提醒并纠正。(2)积极宣传抗菌药物知识,定期组织培训,要求医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知识,并定期召开交流会,为医护人员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与机会。(3)用书面形式,整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资料,打印后发放至医护人员手中,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抗菌药物管理的基本规定,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用药。(4)充分利用局域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病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并提出改正建议,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5)查阅以往病历资料,分析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常见的有无用药指征、抗菌药物选择不恰当、给予时间不正确、用药时间偏长等,根据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干预,引起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视,并按照相关标准,科学用药。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2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比较患者住院时间与抗菌药费用。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20.0软件,百分比(%)用作表示计数资料,予以卡方(X2)检查,而()用作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分析比较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n(%)】

3讨论

目前,临床上,一般将手术分为四类:(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手术未涉及炎症区,没有侵入呼吸、消化与泌尿生殖道,且包括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手术侵入呼吸、消化或者泌尿生殖道,但是,未见明显污染,常见的有胃肠道、口咽部手术等。(3)Ⅲ类(污染)切口手术:例如,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术中无菌技术明显缺陷等。(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手术:例如,失活组织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者脏器穿孔的手术[2]。其中,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Ⅰ类切口手术,选用抗菌药物时,需以手术部位、潜在病原菌及所选药物抗菌谱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例如,针对葡萄球菌,一般选择第1代头孢菌素,进行预防。而对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是其主要目的[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中,明确规定,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于术前30min-2h,用药,或者,麻醉诱导开始后,用药。如今,关于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临床医师十分关注,其不仅与手术疗效直接相关,而且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药学干预(pharmacistsintervention),指监测医生处方的规范性及适宜性。关于药学干预,主要涉及2个依据,一是《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5月颁布),二是《临床诊疗指南》、中国国家处方集》等[5]。Ⅰ类切口手术,通过药学干预,指导医护人员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科学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确保抗菌药物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对照组,未接受药学干预,而干预组,接受药学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2%(P<0.05)。同时,干预组,住院时间与抗菌药费用分别为(7.3±1.39)d、(57.9±20.48)元,均优于对照组(10.9±2.56)d、(258.3±45.69)元(P<0.05)。

经本次研究发现,笔者有以下体会:医护人员,作为执行Ⅰ类切口手术的主体,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所在。因此,药学干预时,应将医护人员作为干预的重点,采取多样化形式,如发放宣传资料、组织讲座、知识培训等,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熟练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科学用药。同时,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综上,药学干预,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中,应用价值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靖斌,陈维中,陈晓兰,朱建喜,陈建清.药学干预中三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比较分析[J].中国药事,2015,29(04):423-426.

[2]张玉高,李岳平,李玉华.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5):29-30.

[3]董杰,刘振娥,陈鹏.药学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较[J].中国药房,2011,22(26):2427-2429.

[4]邱瑞桂,陈井霞,杨森典,吴杲.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7,33(05):472-473+475.

[5]孟菲,姚会枝.药学干预前后该院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