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早期的超声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早期的超声诊断

刘秀虹

湖南省株洲市二医院彩超室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腔内超声25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像图表现。结果: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病例中,单纯孕囊型12例,混合回声包块型8例,部分位于宫腔型3例,超声诊断率92.0%;误诊2例,误诊率为8.0%。结论:超声是检查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超声检查;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早期诊断

剖官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是发生在子宫内的异位妊娠,发生率很低,但近年随着剖宫产术的上升而有所增加,如果漏诊或误诊,或未及时处理,都有可能造成子宫破裂或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现对25例相关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及超声医生对剖宫产切口处妊娠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患者均系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问在我院确诊的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患者,年龄在21~40岁,平均30.5岁,停经时间36~83d,均以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且均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史,尿妊娠试验均为阳性。

1.2方法

经阴道腔内超声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平卧在检查床上,于耻骨联合上方显示子宫图像后行纵、横、斜切等多切面反复检查,观察子宫瘢痕妊娠位置,与子宫下段的关系及子宫体、宫颈情况,并记录。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的厚度、回声。近切口处妊娠囊或异常回声团块,观察妊娠囊的位置、形态、内部回声特征及周边是否有血流信号,测量妊娠囊大小,周边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仔细观察妊娠囊与剖宫产瘢痕的位置关系,同时测量膀胱与瘢痕妊娠囊间的子宫肌层厚度,并做详细记录。

2结果

25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①单纯孕囊型10例,表现为妊娠囊着床在子宫下段切口处,其周边肌层回声均匀,宫颈形态正常,宫颈管内未见妊娠囊,且内外口紧闭,CDFI显示周边肌层血流信号丰富,呈低阻型血流频谱。②混合回声包块型7例,表现为子宫下段内膜形态失常,前壁瘢痕处见不均质的混合回声包块,内见无回声、低回声及中等回声区;包块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常明显变薄,甚至菲薄,测量下段肌层非均质回声区距子宫浆膜层的距离约为2~6mm。CDFI显示包块周边血流较丰富,低阻血流为主。③部分位于宫腔型:一部分妊娠囊位于瘢痕处,另一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子宫下段宫腔内。④误诊2例,占8%,1例误诊为宫腔内残留物;1例误诊为子宫动静脉瘘。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的不断增加,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亦有所上升。严重的可穿透子宫壁而造成子宫破裂,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子宫下段瘢痕处多为纤维结缔组织,肌层较薄弱,收缩力差,缺乏压迫作用,故刮宫时易发生大出血,甚至子宫破裂。因此,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例25例,患者均有停经后阴道持续不规则血。

通过对本组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观察,发现该病具有以下特点:①子宫瘢痕部位明显回声不均,子宫下段内膜形态失常。②可见椭圆形囊状回声或混合性低回声包块,孕囊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组织有缺陷。③妊娠囊周边血流丰富且来自前壁肌层,依据绒毛侵入,种植肌层程度不同血流表现不同。④子宫切口处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较正常子宫明显变薄,回声不均。⑤本病声像图应与宫颈妊娠相鉴别,后者宫颈膨大如球状,宫颈管内可见妊娠囊或混合回声包块,宫体及峡部不大,宫颈内口关闭,宫颈外口部分扩张。

误诊2例。1例误诊为宫腔内残留胎物,1例误诊为子宫动静脉瘘。说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二维图像肌层呈非均质回声改变时与子宫内不全流产及子宫动静脉瘘在血流动力学上无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不能鉴别,此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血HCG的动态变化加以诊断,切不可盲目刮宫。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应为子宫下段切口妊娠首选的诊断方法,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罗卓琼,周平、高峰等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学杂志,2008,24(1):65—67

[2]白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