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分析

欧阳如荻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常州421500

摘要:目的:对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并对比诊断效果。结果:150例疑似手术后下静脉血栓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干预的诊断后,142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4.67%,对上述结果均经Kappa一次性检验,其P>0.05。结论:对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可对周围病变情况,血管内的血流状态进行了解,并可预判治疗效果,转归具有显著的想临床意义,可推广实施。

关键词: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后;诊断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DVT,为极为常见的血管阻塞性病症,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多采取X线静脉造影[1]。近年来,随着诊断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多普勒超声诊断广泛应用于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中,且具有无创、操作便捷等优势,较多数患者接受[2]。本研究为探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分析,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疑似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DS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比诊断的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具体如下: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71例,最大年龄值为87岁,最小年龄值为36岁,平均年龄值为(65.97±7.20)岁;其中普外科患者45例,骨科患者30例,内科患者10例,住院患者65例。

1.2方法

仪器准备: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型:HITACHI-PRELRUS);设置高频探头频率为6~10HZ,彩色范围调节不得出现混叠,设置50HZ为滤波,血流方向、声速间夹角在60°以下。

检查方案:将患者的患侧肢体暴露,指导其仰卧位置,大腿外展并旋转,先对患者的股总静脉、髂静脉进行观察,沿血管走行在下方对于股浅静脉、深静脉进行查找,再指导患者俯卧位置,对于小腿上端的各分支静脉进行查找,最后查找膝关节屈曲内收情况,对于显示不清的小腿静脉者指导其站立或坐立位置,充盈静脉血流,有利于静脉的显示情况[3]。对于少数的肥胖患者,增大了高频探头探查的难度,每段静脉线予以二维探扫,对于静脉管腔的管壁、内径及异常情况进行探查;对于急性的血栓患者避免采取加压管腔措施,随后采取彩色信号对于患者的血流充实情况进行探查,再采取频谱多普勒对其静脉返流情况及流速进行探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150例疑似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DSA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干预的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150例疑似手术后下静脉血栓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干预的诊断后,142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4.67%,对上述结果均经Kappa一次性检验,其P>0.05,且本文中二维超声征像主要以血管内栓塞强度低落回升为主要特征,且管腔内主要呈现增宽趋势,完全阻碍时其清晰度提高,内径为同侧动脉的两倍及其以上,管腔部分堵塞时血流信号呈现显著缺损情况,且完全堵塞时无血流信号。如表1:

表1:对比150例疑似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DSA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干预的结果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常见于围术期卧床休息及肢体挤压伤的患者,其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静脉壁损害、血液性凝固及血流缓慢等,当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或肢体挤压时,则促使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凝血途径激活,粘集血小板,促使血流动力学形成导致血栓,其左侧较为多见[4]。

DVT为临床中常见血管堵塞性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险,临床中常采取血管造影的形式诊断DVT,且将其作为金标准,可对血栓的位置、形态、范围等进行准确判断,同时可鉴别其他方法的可靠性[5]。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150例疑似手术后下静脉血栓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干预的诊断后,142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4.67%,对上述结果均经Kappa一次性检验,其P>0.05,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显著,其为无创措施,可重复性较好,患者可在床边进行反复的检查措施,本文研究中,二维超声成像主要以血管内栓塞强度低落回升为主要特征,且管腔内主要呈现增宽趋势,完全阻碍时其清晰度提高,内径为同侧动脉的两倍及其以上,管腔部分堵塞时血流信号呈现显著缺损情况,且完全堵塞时无血流信号为临床中DVP的诊断现象[6]。

总而言之,对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可对周围病变情况,血管内的血流状态进行了解,并可预判治疗效果、转归,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方少兵,陈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5(7):980-982.

[2]黄健,郑传利,李帅等.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下肢症状与超声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21-22.

[3]刘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6):120-121.

[4]彭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087-4088.

[5]熊伟.瑞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凝血功能及超声特征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4):1502-1505.

[6]郝小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不同节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