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在下肢骨折中应用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骨外固定支架在下肢骨折中应用的护理

褚文婷

天津医院天津300211

摘要:目的:探究骨外固定支架在下肢骨折中的护理。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10月作为病例收集时间段,收集到114例下肢骨折病例,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的形式展开探究,两组均为相同的57例,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两组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但在相关知识的掌握、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行骨外固定支架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外固定之间;下肢骨折;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下肢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骨外固定支架的的使用率比较高。骨外固定之间作为一种医疗器械,具有科学含量高、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等优点,能够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1]。要想进一步促进下肢骨折患者骨外固定术后的恢复效果,还必须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将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的114例下肢骨折患者,经X线检查全部确诊为下肢骨折。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男、女分别有38例、19例,均龄(54.2±1.7)岁,股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各有30例、27例。观察组男、女分别有37例、20例,均龄(54.9±1.5)岁,股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各有29例、28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神志清楚;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并签署之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心、肝、脏等器官功能障碍;正常语言和文字交流障碍;严重心理疾病;研究前准备工作不配合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1)病情监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地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为下一步的护理干预做好准备。(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结合医生的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根据饮食计划合理饮食。(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恢复期间的用药,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避免出现患者随意停药的情况。(4)心理护理: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纠正患者的认识偏差,逐渐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5)出院指导:出院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保证治疗的延续性。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做好必要的手术准备。严格进行备皮工作,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的清洁,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2)术中护理:手术期间密切注意患肢情况,出现足背动脉不清或者患肢继续肿胀的情况及时告知医生。(3)术后护理:第一,进行常规性护理,同对照组。第二,局部护理。一是继续进行患肢观察,如感觉、温度、运动等情况;二是调整患者的体位,使患者保持在最舒适体位,减少伤口皮肤受压过久而发生坏死;三是加强清洁工作,减少伤口感染、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第三,支架固定护理。定期对支架进行检查,防治螺丝松动、脱落或者钢针等情况出现。第四,换药护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换药技巧,换药时发生红肿、疼痛、分泌物过多等情况及时处理。第五,功能锻炼。待患肢恢复到一定程度时,指导患者进行恢复性训练,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控制好训练的时间和任务量,根据患肢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螺钉松动、骨折再位移)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眼处渗血、感染)。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具体情况如表1。

3.讨论

从当前临床医学对下肢骨折的治疗来看,骨外固定支架用于下肢骨折的治疗已经越来越多,已经被大量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性[2]。一般情况下,骨外固定术主要用于合并软组织损伤而又难以采取其他方式治疗的下肢骨折以及因患者艺术而导致的暂时不宜采用内固定治疗的骨折[3]。骨外固定支架所取得的效果与内固定相差无几,但是更加方便对切口的处理和骨折的修复[4]。

对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骨折而言,常规护理虽然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系统性和针对性比较缺乏,存在一定的不足。建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之上的优质护理,不仅具有常规护理干预中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措施,还能够从手术治疗的情况出发,将护理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即术前、术中和术后分,每个阶段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护理[5-6]。在实际的护理干预中,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是做好准备,如备皮准备、皮肤清洁等;术中护理主要是密切观察患肢情况,防治意外的发生;术后护理涉及到体位护理(舒适护理)、外固定支架护理、并发症护理、换药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内容,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患者的健康将会得到有效保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是在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抑或是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优势均非常明显(P<0.05),提示建立在常规基础上的优质护理要比单一常规护理干预更加有效,更能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应用,对于行骨外固定支架术的下肢骨折患者而言,效果明显,作用巨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春娥.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后外固定支架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61-62.

[2]冷楠楠,徐雅玲,朱冬梅.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2(e01):129-130.

[3]王贻芳,范广丽,孙佳,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58-60.

[4]潘阳梅.下肢骨折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4(13):24-25.

[5]周正茂,林浙龙,蔡荣辉.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下肢骨折中的效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36(23):3190-3191.

[6]陈昌胜,徐明勇,徐众华,等.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