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LED冷光源、常规蓝光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比LED冷光源、常规蓝光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

吴卫英韩志勤李雪美章莉莉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344500

摘要:目的:比较LED冷光源、常规蓝光光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抽取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数字表随机分两组,即对照组20行常规蓝光光疗+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行LED冷光源治疗加,总结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胆红素结构异构体指标来看,观察组为(11.3±1.3)mmol/L,对照组为(10.9±1.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较之对照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ED冷光源、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LED冷光源治疗期间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LED冷光源;常规蓝光光疗;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出生未满足月的新生儿机体内检测胆红素代谢异常,且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趋向升高等体征,导致患儿出现黏膜、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疸样症状。症状较轻者可于2~3d后自行消退,但严重者则可遍及全身,对患儿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常规蓝光光疗是治疗该症状主要手段,具有较好效果,但热光源中存在的紫外线或红外线伴有损害患儿皮肤DNA等副作用倾向。护理干预的介入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实可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抽取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LED冷光源、常规蓝光光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旨意为临床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6月7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收治病例;所有患儿入院均行血生化检验,显示肾功能均正常;其中男23例,女17例,日龄3~28d,平均日龄(12.1±2.3)d,其中早产儿8例,足月儿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蓝光光疗+常规护理

调整蓝光箱辐照功率为500mgW/cm2,采用单面光疗,治疗中注意对患儿双眼保护,即通过眼罩遮光处理,并采用纸尿裤对患儿会阴部保护,蓝光箱内调整温度为30~32℃,期间注意补液措施,喂奶,并给予常规药物口服,做好皮肤损伤防护工作,治疗时间选择8~20h,间隔4~16h,疗程为3~5d;给予本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宣教、心理疏导及治疗中监护等。

1.2.2LED冷光源治疗+针对性护理

治疗仪波长选择450~475nm,照射面积在40cmx20cm,照射强度为42mW/cm2,噪音调整低于60dB,在治疗中将患儿置于保暖箱中,灯头距离患儿皮肤调整为40cm,照射时间为8~20h,疗程为3~5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仅护理内容)给予针对性护理,即:①入院评估: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介入,对患者基本资料掌握,包括患儿家族遗传史、病史、出生体重、血型、喂养方式等,观察患儿病情表现与皮肤黄染程度,以此全面综合评估。对患儿体温变化、食欲、皮肤黏膜、头皮血肿表现、神经系统表现等记录,并对患儿皮肤黄染范围、程度、部位分析其疾病进展情况;②心理护理:因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有限,故入院后均表现程度不一的急躁、焦虑等情绪,对患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及时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护理意义重大,可通过有效沟通、安慰等方式展开,向其普及疾病机制、治疗方式等认知度,最大程度缓解其存在的负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使患儿感到安全、情绪稳定;③保暖护理:患儿由于自身相关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多伴有体温过低表现,另外因疾病因素,即体内脂肪酸含量游离增加,导致血清蛋白含量降低,胆红素结合血清浓度亦下降,以此护理人员需对患儿体温护理工作重视,维持其处于稳定的状态内,如将其放入温度适宜的保温箱内;每4小时监测患儿体温并做好记录;④喂养护理:患儿患病期间其自身未发育完全的抵抗能力下降,因此更易出现其他相关疾病,有效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此事件的重要基础,因此护理人员需遵医嘱正确喂养、掌握哺乳时间与次数,并观察患儿有无出现食欲不振、吮吸乏力等表现,及时做好汇报与处理工作;⑤光疗护理:展开光疗治疗前,需对仪器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工作,随后对患儿皮肤进行清洁,治疗中需采用不透光眼罩保护患儿眼睛,采用纸尿裤遮盖其生殖器。治疗中应遵医嘱完成各项指标维持,如光照时间、温度等,并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发现与处理;⑥做好生活护理:及时更换纸尿裤,防止蓝光治疗大便次数增多引起红臀。

1.3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胆红素结构异构体指标水平检测;治疗后对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产生的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完成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率”采用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检验。

2结果

2.1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胆红素结构异构体指标差异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胆红素结构异构体指标来看,观察组为(11.3±1.3)mmol/L,对照组为(10.9±1.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差异

在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发热1例,皮疹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20);对照组中发热3例,皮疹1例,脱水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3.35;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机体胆红素代谢正相关,其中又以胆红素生成更多,随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异常、血浆白蛋白与胆红素能力下降、胆红素排泄缺陷、肠肝循环量增加等。据有关调查显示指出,我国60%的足月儿,与超过80%的早产儿可出现黄疸症状,且集中发生于第一周,因此对新生儿出生后应做好第一周的观察预防工作[1]。

光疗治疗方案在新生儿黄疸中已得到广泛普及,在临床既往报道中均显示具有较好效果,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存在脱水、皮疹、体温波动、水样便、青铜症等不良反应。通过大量研究后指出这可能与光源中红外线与紫外线正相关,且照射时间过长可对患儿皮肤细胞DNA造成损害,形成更大的痛苦与应激因素[2]。护理干预的介入可最大程度巩固治疗效果,常规护理的应用更倾向于重视基础护理,在针对患儿疾病不同、治疗方案不同等方面尚缺乏特异性。针对性护理方案则不然,顾名思义更具针对性,包括针对患儿疾病机制、治疗方案、家属情绪影响等多因素,由此展开护理作业。在本次研究中可见,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从两组胆红素结构异构体指标来看,观察组为(11.3±1.3)mmol/L,对照组为(10.9±1.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较之对照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蓝光光疗在治疗中其光的照射强度较低,治疗前与治疗中需进行反复测定,另外蓝色卤素灯管可造成一定强度的辐射热量,这可能就是患儿体温升高、脱水等不良反应较好的原因。LED冷光源在治疗中光能量相对较强,更符合人体胆红素转换生物学,患儿不仅更易接受,同时对胆红素的降解更有效,因此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这与贡艳萍[3]的研究报道一致。另外在付小红,鲁红[4]的研究中指出,采用间歇性冷光源照射法较之持续性照射法效果更优。对于此观点,本次研究应诸多因素限制未展开分析,仍需进一步研究阐述。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LED冷光源、常规蓝光光疗治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LED冷光源中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建民.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204-205.

[2]李建秋.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1):60-61.

[3]贡艳萍.探析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107.

[4]付小红,鲁红.冷光源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