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早期肢体肿胀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分析唐作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分析唐作安

唐作安

唐作安

涟源市人民医院湖南涟源417100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早期肢体肿胀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9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运用甘露醇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运用中医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d、7d、14d的平均肿胀消退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45%,p<0.05;组间治疗后1d、7d、14d的平均肿胀消退程度对比,p<0.05。结论:骨折早期肢体肿胀运用中医治疗,疗效确切,并加快肿胀消退速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关键词:骨折早期肢体肿胀;中医治疗;疗效

骨折为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发生骨折后产生疼痛、功能受限以及肿胀等现象的可能性极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尤其是骨折早期肢体肿胀临床比较常见,肿胀程度过于严重时会对患肢的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带来不良影响[1]。临床不管对骨折患者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肢体肿胀均无法避免,若肿胀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或者治疗被延误,不仅影响患肢功能康复效果,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同时还会造成伤口由于感染而出现骨髓炎,为此,临床运用有效的方法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进行治疗,是当前骨科临床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2]。本文作者对45例运用中医治疗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9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运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运用中医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4例,男24例(54.55%),女20例(45.45%);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6.37±2.19)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08±0.36)个月;按照骨折类型分:肘关节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0例,上臂骨折12例,手指骨折6例,前臂骨折8例。观察组45例,男26例(57.78%),女19例(42.22%);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7.02±2.35)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12±0.38)个月;按照骨折类型分:肘关节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1例,上臂骨折13例,手指骨折6例,前臂骨折6例。组间一般资料作对比,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抬高患者的患肢,保证患儿充分卧床休息,给予患肢冰敷处理,并且使用对应的止痛药。

对照组基于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增加运用甘露醇治疗:取甘露醇静滴,50g/d,1次/d,7d/1疗程,治疗2疗程。

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增加运用中医治疗:生黄芪30g,桃仁、蒲公英、当归各15g,黄柏、天花粉、赤芍、连翘及茯苓各10g,甘草6g,用水煎煮,取汁500ml,分早晚口服;同时给予患者肢体远端按摩,并局部使用药酒揉擦;7d/1疗程,治疗2疗程。

1.3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后,患者患肢的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不超过0.2cm,并且治疗后3d内消肿,恢复正常,判断为显效;治疗后,患者患肢的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在0.4-0.8cm,治疗后3-6d内消肿,判断为有效;治疗后,患者患肢的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不低于0.9cm,治疗后6d内肿胀未消除,判断为无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1d、7d、14d的平均肿胀消退程度进行详细的观察及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应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45%,组间对比,p<0.05,具体可见表1。

2.2两组患者患肢治疗1d、7d、14d的平均肿胀消退程度对比

组间治疗1d、7d、14d的平均肿胀消退程度对比,p<0.05,具体可见表2。

3.讨论

骨折后或者术后极其容易产生肢体肿胀现象,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或者处理不当,甚至还会诱发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由此,临床采取有效的方法对肿胀肢体进行治疗,是当前骨科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3]。甘露醇属于脱水剂之一,应用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治疗中,电解质紊乱现象及其容易出现,并且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损害等等,而中药疗法不仅经济实惠,相对于西药来说,毒副作用更低,临床疗效明显[4]。

祖国医学内容中,肢体肿胀被纳入到瘀血证的范畴中,大多数由热毒内侵及气滞血瘀诱发,临床治疗时应该运用活血化瘀疗法,为此,中医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时,重在利水消肿、益气活血。本文方中使用到生黄芪、桃仁、蒲公英、当归、黄柏、天花粉、赤芍、连翘、茯苓及甘草等中药,其中生黄芪可生成益气利水之效;桃仁在疏通血脉的同时还能活血化瘀,从而将淤祛除;当归不仅活血止痛,还能补血;黄柏重在清热燥湿;茯苓则利水渗湿;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再辅以天花粉、赤芍、连翘及甘草等药,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上述诸药共用,一方面可以益气活血、畅通经脉气血;另一方面还能够清热解毒,自除水湿;最终消退肿胀[5]。本研究结果中,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7d、14d的平均肿胀消退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临床运用中医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并且还能够对患肢的肿胀消退速度起到加快作用,值得各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俊.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80例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2(22):57-58.

[2]王国兰.伤药膏外敷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24(8):116-117.

[3]吴贞谦.中医治疗3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7(33):625-626.

[4]马怀宏,姚少霖,黄盛鸿.中医治疗36例骨折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8(15):44,47.

[5]吴会平.中医治疗46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26(26):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