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对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出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静脉溶栓治疗对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出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吴树德李志勇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怀化418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对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出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份-2018年2月份收治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颅内血情况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跟踪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颅内血6.67%(2/30),较比对照组8.57%(3/35)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组预后总优良率为63.33%(19/30),较比对照组42.85%(15/35)的预后优良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可靠、远期的预后效果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溶栓;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颅内出血;远期预后;影响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部歪斜,语言表达不清楚,肢体麻木等;临床传统治疗中认为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无需进行溶栓治疗,而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溶栓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效果,虽然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症状较轻微,但是如治疗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日后发病的风险性也会相应的增加。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对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出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将2015年2月份-2018年2月份收治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5年2月份-2017年2月份收治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组患者30例,年龄42岁-73岁,平均(59.29±4.28)岁;男性17例,女性13例。

对照组患者35例,年龄40岁-76岁,平均(59.87±4.91)岁;男性20例,女性15。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轻型急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且同意签字。

排除标准:患者有颅内出血以及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情况发生;患者近一个月有出血住院史;患者近期服用对治疗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1.3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剂量:0.6mg/kg,先在5min内给予静脉注射总量的10%,其余90%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保证1h内全部静滴完毕;另外给予低分子肝素、舒血宁注射液以及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

对照组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相关标准进行常规治疗,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颅内血情况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跟踪预后情况。

1.5判定标准

症状性颅内出血评价标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NIHSS)评分,经CT证实确因脑出血引起的NIHSS评分增加≥4分为颅内症状性出血。远期预后评价标准:根据改良MRS评分,评分为0分到6分,0分表示预后优,1分表示预后良,2分-4分预后一般,5分-6分则差。

1.6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颅内血情况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颅内血6.67%(2/30),较比对照组8.57%(3/35)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跟踪随访预后评分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组预后总优良率为63.33%(19/30),较比对照组42.85%(15/35)的预后优良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两组颅内血情况发生率比较

3讨论

轻型脑卒中传统的临床治疗中是将其作为静脉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和排除标准,所以相关统计表明30%-60%的轻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入院由于好转或因作为静脉溶栓治疗的排除标准而错过溶栓治疗。临川对于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歧在于溶栓治疗可能会造成颅内出血的风险,同时轻型急性脑卒中症状较轻,经常规药物治疗患者预后较好。而近几年的相关研究则表明,常规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预后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同时后期疾病的风险性也大大增加。但是经过近几年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对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可以将堵塞的血管快速的恢复畅通,当脑血流再次灌注后,达到缓解和改善病患缺血的状况,预防缺血脑组织发生损伤,本次应用的rt-PA为临床上常见的静脉溶栓药物,主要治疗机制是激活纤溶酶,促进降解血小板中的纤维蛋白质,从而到达溶解血栓的最终目的。其临床治疗中颅内出血情况较常规治疗没有增加的情况,且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常规治疗明显提高,对患者的后期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降低疾病的风险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颅内血6.67%(2/30),较比对照组8.57%(3/35)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组预后总优良率为63.33%(19/30),较比对照组42.85%(15/35)的预后优良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可靠,远期的预后效果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小雪,张京芬.国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现状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222-22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4013-4017.

[3]解燕春,曾艳平,张少峰,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6):494-496.

[4]ChoiJC,JangMU,KangK,etal.ComparativeeffectivenessofStandardcarewithⅣthrombolysisversuswithoutⅣthrombolysisformildischemicstroke.JAmHeartAssoc,2015,4:1306.

[5]戴美芬,包黎刚,徐冬娟,等.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6,18(10):107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