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苑海英

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2536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在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vescale,SDS)评分均高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elfcareabilityscale,ESCA)各维度评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疾病控制效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综合性护理干预;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致使心肌功能和结构变化,导致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低下而形成的心脏疾病[1]。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稳定、恶化或失代偿心衰状态,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3]。延缓慢性心力衰竭发展需长期服用药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患者在居家治疗期间缺乏护理监督,且在长期治疗中引起多种不良情绪,易因日常用药、生活作息不合理而影响疾病控制效果。故为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疾病控制效果,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现将结果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血液学等检查确诊,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疾病者及严重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4.9±5.2)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6±0.8)年。试验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5.2±5.1)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8±0.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如: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加强基础疾病管理、日常饮食指导、出院后督促患者复诊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情绪波动不仅影响依从性还易引发疾病发作,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并针对疾病治疗进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认知。(2)慢性心衰患者在无人监督情况下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现象,护理人员将药物服用时间、剂量等标注于药盒上或制作服药标记卡。(3)护理人员针对日常饮食对疾病控制的必要性进行讲解,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日常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补充营养元素,并规范进食时间。(4)运动耐力低是影响心衰患者日常生活主要原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快慢呼吸训练、有氧运动等,并对患者日常活动情况进行监督。(5)于患者情况稳定至出院期间指导相关护理技能,于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进行护理监督及指导,为期6个月。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并于护理后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评定:应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分数与焦虑及抑郁程度正相关[4]。自护能力评定:应用ESCA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量表包括自护意识、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护技能4个方面,分数越与自护能力正相关[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终身性、消耗性疾病,临床需在药物控制病情的基础上加强日常护理,以减少疾病发作,延缓心衰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SAS及SDS量表评分均高于试验组,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试验组。说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其原因为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情绪波动,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相关认知,提高治疗及护理配合度,加强对自身情绪的管理,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6]。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漏服药物或用药不合理等发生情况,增强治疗效果。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教育,并制定饮食计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增强患者体质,改善营养状态,为疾病消耗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并进行监督指导,可有效促使患者长期进行规律运动,增强患者运动耐量,减轻临床症状发作程度,延缓心衰发展。于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护理监督可有效促使患者长期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用药及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疾病控制效果[7-8]。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疾病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莲.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03):441-443.

[2]吴长丽,赵跃武,唐丹.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1):861-863.

[3]朱崧毓,栾嵩.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777-1779.

[4]戴晖,闫海春,张影,等.立体化心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25-3927.

[5]王蓓,王家美,华丽,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能力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2(24):25-28.

[6]杨学青,张铮,党照华,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1):174-177.

[7]刘莉,滕黎妮.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4-16,26.

[8]于瑞英,张雯,李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0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