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潘悦俊

吉首大学医学院普外科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住院部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01日收治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40例)、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2.50%,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并且还能降低复发率,对预后起到改善作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呈日益增加趋势,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尤其是中晚期患者【1】;我院为了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见正文描述: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住院部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01日收治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40例)、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0例)。

观察组男女性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各占比例为18、22例;平均年龄值(55.31±7.82)岁,年龄上限值79岁,下限值35岁;其中早期胃癌20例、癌前病变20例。

对照组男女性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各占比例为19、21例;平均年龄值(55.35±7.86)岁,年龄上限值80岁,下限值36岁;其中早期胃癌21例、癌前病变19例。

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资料对比,P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研究性。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主要是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即全胃切除术、根治性近端大部分切除术等。

观察组方法: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胃部进行染色,可借助美蓝设备,并通过放大镜对胃内情况进行观察,从而确定病灶组织部位和范围,与此同时采用针刀对病变位置做标记,并在标记周围粘膜下注射甘油果糖肾上腺素盐,注射完毕后病灶部位可出现明显隆起现象,借助IT刀将标记外侧边缘切开,逐渐处理病变组织,将其剥离,手术结束后告知患者和家属禁食水24小时,并给予胃粘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手术指标,并对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进行观察。

总有效率【2】: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采用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胃部正常,无病灶组织;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逐渐变化,病灶组织缩小8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并出现加重现象。

并发症:术后出血、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0软件对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处理和分析,当P小于0.05时,则说明两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对比的数据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从表1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2.50%,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差异。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小于0.05,统计学差异比较大。

2.2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从表2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差异。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小于0.05,统计学差异比较大。

2.3两组并发症、复发率对比

从表3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差异。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小于0.05,统计学差异比较大。

3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若不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治疗方法有二种,即开放性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第一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创伤比较大,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部分患者不能接受;第二种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大应用和推广,该技术属于微创,可对病变部位行一次性完整切除,与此同时可对病变部位大小、性质切除进行控制,具有出血量少、穿孔发生率低、创伤小等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除此之外,可应用于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再次治疗,从而延长生存期;曾有研究表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0.00%以上,由此说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4】。

在临床上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病灶组织不存在溃疡分化型内膜内癌;②病灶组织直径小于或等于30毫米,不伴有溃疡分化型Sml黏膜下癌;③内镜切除复发患者;④高龄患者;⑤淋巴转移黏膜下癌患者;因此在手术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从表1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差异,由此说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效果显著,与孔文涛【5】学者研究成果一致;从表3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差异,由此说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周智诚【6】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并且还能降低复发率,对预后起到改善作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伟,郝璐,施新岗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7):923-927.

[2]陈新华,李姗姗,任媛媛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个体化护理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4):300-302.

[3]陈庆法,徐燕,薛方喜等.年龄因素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单一病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肿瘤切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2):53-57.

[4]梁丽,张继新,戎龙等.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的处理及病理学评估[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9):589-597.

[5]孔文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2):96-97.

[6]周智诚,黄神安,付唆林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