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穴位贴敷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阻症状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揿针穴位贴敷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阻症状的效果研究

何云华

何云华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穴位贴敷对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阻症状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调查,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揿针穴位贴敷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鼻阻症状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鼻阻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穴位贴敷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阻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疗效,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揿针穴位贴敷;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阻症状

慢性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尤其是鼻阻塞症状较为明显。有研究发现,鼻阻塞是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等上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源头性因素[1]。因此,缓解或解除鼻阻塞,降低鼻腔通气阻力,对于减轻患者不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大量文献检索的发现,揿针穴位贴敷在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取得一定研究进展,它已成为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阻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2]。为此,我科运用揿针穴位贴敷,对慢性鼻窦炎术后鼻阻的患者在术后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揿针穴位贴敷,作为术后非药物辅助干预措施,旨在探讨其对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主因鼻塞就诊我科门诊,鼻窦CT显示无鼻息肉、鼻窦占位性病变,但存在鼻窦粘膜增厚,窦腔变小,鼻窦口堵塞等提示存在明显鼻腔结构异常需要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0例。均为慢性鼻窦炎且首次经鼻内镜下性行鼻窦开放术手术治疗,无严重性器质性疾病,能准确描述自身身心感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7岁-58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0岁-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21例,大学1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嘱其半卧床休息,减轻局部肿胀,遵医嘱给予静脉输入抗炎消肿、止血药物治疗,定期行鼻腔冲洗,术后48小时清理鼻腔填塞物,分别于术后48小时及以后隔日1次,一周3次,术后1个月复诊时对术后患者行鼻阻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并记录患者鼻塞VAS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1.2.2观察组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于术后48小时后选取迎香+合谷采用揿针穴位贴敷法,嘱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以上穴位后常规消毒,采用0.2mm*0.9mm毫针针刺贴敷于迎香和合谷穴,避开关节、红肿局部、皮肤化脓感染处、紫癜和瘢痕处,留针期间,嘱患者每隔2-3h用手指间断按压针柄1-2分钟/次,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贴敷3次为一个疗程,隔日更换一次,连续一周。在此期间观察、评估并记录其疗效、鼻阻VAS视觉模拟评分、临床症状。

1.2.3评定指标

1.2.3.1术后鼻阻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两组术后鼻阻VAS视觉模拟评分0分:无鼻阻;0分<轻度≤3分:有轻微的鼻阻,能忍受;3分≤中度≤7分:患者鼻阻并影响通气,尚能忍受;7分<重度≤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鼻阻,鼻塞难忍,影响通气,影响睡眠。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鼻阻程度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40例患者中,无鼻阻患者55.00%,高于对照组3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中,鼻阻塞VAS评分中度2.5%、重度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中度20.00%、重度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低龄等体弱群体,其病因较为复杂,与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细菌感染、外伤、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均存在相关性[3]。主要病症表现为头痛、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眼部压迫感、纳差、精神抑郁、易倦等,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若未及时治疗可加重呼吸道感染症状,诱发颅眼肺部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目前,临床对该疾病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鼻阻塞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呼吸、生活等均造成影响,如何有效缓解鼻阻症状,对改善患者疗效、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等意义重大[4]。

中医理论认为鼻与脏腑存在密切关联,鼻窦炎均属于“鼻鼽”范畴,因脏腑精气不足、气血失调,外感风寒、邪气入侵,再加上体质禀赋差异所致[5]。其治疗需以辨证、辨病结合治疗,对于慢性鼻窦炎术后,黏膜组织进入生长活跃期,大部分患者均存在湿浊停聚、脾虚之症,加之手术操作导致气血流失,术后出现鼻塞,其治疗需以运化水湿、健脾固卫、调节气血为主。本研究,术后采用揿针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揿针作为一种微型针灸针,其具有持久施针、见效快、针刺无痛、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选用穴位为迎香+合谷,其中迎香穴作为人体腧穴之一,其具有通利鼻窍、疏散风热之功效,主治鼻塞、鼻出血、多涕等症状;合谷穴又称虎口,具有通经活络、益气回阳、补气固脱之功效。两种穴位联合针灸,可起到通窍、调节气血、健脾固卫之功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无鼻塞患者高于对照组,而中度、重度鼻塞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揿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鼻塞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鼻塞症状,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盛作,杨南针.鼻中隔偏曲发病的人群调查[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9(4).246~246.

[2]张莉,张雅丽,胡丽.中药雾化配合穴位贴敷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术后的效果与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1):37-38.

[3]郭成兵,吴曙辉,朱红,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4):496-498.

[4]吴曙辉,刘丹,石光明,等.中药冲洗结合耳穴贴压治疗鼻窦炎内窥镜术后并发症53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9):9-12.

[5]王立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鼻窦炎1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