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郑素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郑素梅

郑素梅

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在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药物,观察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间接收的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组研究,将患者的病情作为划分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并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药物。结果: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血小板抑制率也相对较优(p<0.05)。结论: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前言:临床实践证实,绝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依据心绞痛症状的稳定与否,可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类型,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血小板抑制效应的价值,实现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阻断。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间接收的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组研究,将患者的病情作为划分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19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67--79岁,平均年龄:70.24±0.03岁。稳定型心绞痛组组19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67--79岁,平均年龄:70.24±0.03岁。

1.2方法

在介入手术治疗前24h,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口服300mg氯吡格雷和300mg阿司匹林,在术后24h后,基于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5ml静脉血,分别置入枸橼酸钠抗凝真空管和肝素钠抗凝真空管中,实现对血小板抑制情况的了解与反馈。

2.结果

2.1临床指标

表1结果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组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更优(p<0.05)。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3.讨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临床诊疗当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众多手术术式当中的首选方案,该术式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在临床当中应用也逐渐广泛。但是在手术术中,由于介入手术的实施方式,其所采用的机械旋磨和机械扩张,容易对心脏当中冠状动脉斑块造成影响,最终造成其发生内皮完整性破裂,从而造成大量组织因子的释放,并最终影响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的快速聚集造成血栓[1]。在术后症状中,介入术造成的血栓同样较为常见。因此在临床技术当中,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需要进行专门的抗血小板的治疗工作,这种治疗的开展时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在临床应用中,通常采用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等作为抗血小板的主要药品。但是在研究领域中也有研究学者提出,康栓治疗存在一定的疗效不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导致冠心病在心绞痛差异当中诊疗的差异,因此不同的患者病例不同,其所具备的抗血小板效果也有差别。本次研究主要通过38例心绞痛患者的介入手术进行研究,在研究结果当中能够明显看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在血小板抑制率方面差异并不明显,进过分析可以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血小板活跃度方面相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强,因此,其斑块的不稳定移速也更高[2]。

由于冠心病和心绞痛症状大多呈现同时存在的发展趋势,因此,在采用相应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提升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培养患者良好的用药习惯,防止患者出现误服和漏服现象,确保药效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护理人员应将健康讲座和日常查房作为主要途径,使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血液透析对自身营养的消耗程度,并通过明确自身的膳食问题,实现对饮食摄入情况的改进,以此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不受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稳定型心绞痛组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明显降低。同时,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患者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且生活质量评分相对更高。据此可认为,应重视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以此来辅助临床疗效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均会产生血小板抑制状况,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

参考文献:

[1]蒋恒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2):21-23.

[2]许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8):67-68.

作者简介:,女(1970.07—),本科,副主任医师,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