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疾病风险感知的研究现状

/ 3

糖尿病患者疾病风险感知的研究现状

刘春红雷梦杰桑明黄艳秋王惠萍金昌德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1617

关键词:糖尿病;疾病风险感知;综述

风险感知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风险事物和风险特征的认识、判断和理解,能够对个体行为态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行为决策和自我管理行为[1]。而个体对于自己能否感知自身疾病风险时的态度、认识和主观判断,被称为其对疾病的风险感知[2]。疾病风险感知在促进疾病认知与疾病预防中起到了日益显著的作用。长期以来,疾病风险感知被认为是早期症状识别、寻求诊断、健康行为决策和疾病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3]。研究显示[4],患者疾病风险感知水平与其医学应对方式及健康行为存在相关性,其有助于改变行为倾向及促进患者进行疾病自我管理。风险感知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已经在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和灾害学等领域被广泛研究。但目前从临床护理的角度对糖尿病患者疾病风险感知进行的研究较少,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患者往往低估自身风险[5]。对糖尿病患者疾病风险感知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将有助于今后相关研究者采用方便有效的特异性工具对糖尿病患者疾病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对干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促进糖尿病患者疾病风险感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有助于患者风险疾病风险感知水平的提高。

1风险感知的测量工具

1.1疾病感知问卷(the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naire,IPQ)

Weinman等人[6]于1996年根据疾病感知理论编制了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naireIPQ),共包括5个分量表,第一个分量表包括12个基本症状,根据患者每一个症状发生的频率进行4级评分:“一直,总是”到“从不”。其余4个分表分别为原因、时间线、后果和治疗控制,共26个条目,按1~5级评分:“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Mossmorris等[7]于2002年对其进行修订形成73个条目的修订版IPQ-R,并在711例患者中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IPQ-R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区分效度以及预测效度。由Brzoska等[8]修订后的IPQ-R包括70个条目,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是症状识别维度,包括了14个基本症状或体征;第2部分共34个条目,包括7个维度(病程长短、预后、自我控制信心、治疗信心、疾病一致性、复发及情感陈述);第3部分为病因维度,包括18个条目。后2个部分每个条目的回答均采用1~5级评分,从“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没意见”、“同意”到“完全同意”。该问卷已被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种版本,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研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9]。Yan和宋莉等将IPQ-R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认知评价[10];马纯华将IPQ-R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信效度评价[10];Fan将IPQ-R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中,并进行信效度评价[11],说明该量表适用于中国人群。

1.2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theBrief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naire,BIPQ)

Broadbent等[12]在2016年编制了仅有9个条目的疾病感知问卷,该问卷适合于大样本、危重症患者的研究,减轻了研究者及患者的负担。其包括认知5个条目、情绪2个条目以及理解能力1个条目,第9个条目为关于病因的因果关系问题(“请按照次序列出3个最重要的因素,您相信这3个因素导致了您的疾病。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病因是···”),每个条目采用0~10分计分(其中3个反向计分条目,即条目3、4、7),总分为0~80分,得分越高代表个体负性感知越多,感受疾病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已翻译成不同语言的版本,可适用于不同语言的国家[17]。

1.3糖尿病风险感知调查问卷(theRiskPerceptionSurvey-DiabetesMellitus,RPSDM)

由Walker等[13]制定开发的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风险感知问卷。该问卷主要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对发生糖尿病相关性并发症风险的感知,包含个人风险控制、担心、乐观性偏差、个人疾病风险、相对性环境风险5个维度,共26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几乎无风险”到“非常同意/高风险”依次赋1~4分,问卷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64~0.86。目前国内学者聂蓉等对其进行了翻译、回译、跨文化调适及修订,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初步应用[14]。

1.4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问卷

该问卷是由国内学者方蕾等人于2014年编制[14],其包括经济风险、身体诊疗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3个维度,共12个条目,其中经济风险维度4个条目,身体诊疗风险维度5个条目,社会心理风险维度3个条目。问卷评分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担心”、“不担心”、“不一定”、“担心”、“非常担心”,问卷理论总分为12~60分,得分越高表明风险感知水平越高。研究者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中初步验证了其信效度,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3。

2糖尿病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2.1年龄、性别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各项器官的机能开始下降,成为各类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且疾病的易感人群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表明[21],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越高对疾病的风险感知能力越强,而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而言,疾病风险的感知水平更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且女性作为弱势群体收入有限,自身敏感性也较强,所以对疾病的关注度较高。

2.2体重

体重是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指标,超重及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Darlow等[16]调查了397名肥胖女性患者对疾病风险和体重的看法。结果显示患者的疾病风险感知能力偏高,且患者普遍认为超重会导致自己患糖尿病及心脏疾病的概率升高。

2.3学历

有研究表明,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患者,对疾病的感知能力较低学历者偏高[17]。这可能是因为高学历患者综合实力较强,工作较为稳定,收入高,生活条件优越,无经济负担,对自身健康较为重视有关。

2.4家族史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也是患者风险感知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这可能与患者的自身经历及家人的教育有关。

2.5职业

不同职业的患者,其生活环境、知识范畴及收入状况也不尽相同。Pinelli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药剂师及临床医生对糖尿病的风险感知水平偏高,这与医务人员拥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且对疾病的发展、临床表现及用药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有关。

2.6心理因素

风险感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因素之一。Joiner等]对146名糖尿病患病的风险感知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风险感知能力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中、高度风险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较为严重,对病情的发展更为担忧。聂蓉等的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担心情绪是其风险感知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担心水平普遍较高,对疾病的风险感知水平也较高。

3提高糖尿病患者风险感知的干预方法

3.1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

Shreck等对5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在为期一年的干预期间内,每4~6周,干预对象大约会接到10个电话。电话内容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健康饮食和锻炼行为。此外,该方案还侧重于通过解决问题、设定目标和提高沟通技巧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认知水平有着显著变化,并且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感知水平高低与饮食、运动及服药依从性有关。Rimke等对22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干预的目的是加强有益的疾病观念,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由七个专门培训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分别对干预组进行三次家庭访问。在访问期间,护士使用动机性访谈的策略来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出院后三周内通过电话接受了一次咨询(大约15分钟),主要询问他们出院后有无异常的情况。采用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BIPQs)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风险感知状况进行评估。问卷结果发现糖尿病疾病感知项目一致性和治疗控制有明显的改善,其他糖尿病疾病感知事件的后果、个人控制、身份、疾病关注和情绪表达均无明显效果。在家庭访视的过程中,护士能够直接观察到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心理,从而更加客观的评价家庭访视的效果。及时根据访视中的不足点对干预内容进行调整,使得干预效果更加明显,但此过程需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且受护患双方时间、环境的限制,对比来看,电话随访更为便捷、经济,若将二者结合,则能更大程度提高患者风险认知的效果]。

小结

现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疾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学历、家族史、职业、心理等几个方面,但相关研究较少,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探究。改善糖尿病患者疾病风险感知的干预方式较为单一。国内研究者需要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背景针对糖尿病风险感知进行研究,开发适合于我国文化背景的评估工具,进一步加强对糖尿病高危群体疾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性干预措施的研究,形成成熟的疾病风险感知干预模式并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裴霄,李丹琳.糖尿病病人风险感知与护患关系信任度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8(6).

[2]项高悦.高血压患者的医疗风险感知及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3]吴小钦,欧玉兰.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7,31(33):4305-4307.

[4]BarnhartJM,WrightND,FreemanK,etal.Riskperceptionanditsassociationwithcardiacriskandhealthbehaviorsamongurbanminorityadults:theBronxCoronaryRiskPerceptionStudy.[J].AmericanJournalofHealthPromotionAjhp,2009,23(5):339.

[5]BrewerNT,WeinsteinND,CuiteCL,etal.Riskperceptionsandtheirrelationtoriskbehavior[J].AnnalsofBehavioralMedicineAPublicationoftheSocietyofBehavioralMedicine,2004,27(2):125.

[6]WeinmanJ,PetrieKJ,Moss-morrisR,etal.The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naire:anewmethodforassessingthecognitiverepresentationofillness[J].PsycholHealth,1996,11:431-440.

[7]MossmorrisR,WeinmanJ,PetrieKJ,eta1.Therevised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naire(IPQ-R).PsycholHealth,2002,17(1):l-16.

[8]BrzoskaP,YilmazAY,SultanogluE,etal.ThefactorstrctureoftheTurkishversionoftheRevised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naire(IPQ-R)inpatientswithdiabetesandcardiovasculardisease[J].BMCPublicHealth,2012,12(1):852-859.

[9]AnnaMA,HeijmansM,WeinmanJ,eta1.Illnessperceptionsincoronaryheartdisease:Sociodemographic,illnessrelated,andpsychosoeialcorrelates.JPsychosomatRes,2005,58:393-402.

[10]YanJ,YouLM,HeJG,etal.IllnessperceptionamongChinese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PatientEducCouns,2011,85(3):398-405.

[11]FanY,HuangZ,ZhangD,etal.PsychometricvalidationoftheChineseversionofthe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naire-Revisedforwomenwith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J].JObstetGynaecolRes,2017,43(8):1305-1316.

[12]BroadbentE,PetrieKJ,MainJ,etal.TheBrief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naire[J].JPsy-chosomRes,2006,60(6):631-637.

[13]WalkerEA,CabanA,SchechterCB,etal.Measuringcomparativeriskperceptionsinanurbanminoritypopulation:theriskperceptionsurveyfordiabetes[J].DiabetesEduc,2007,33(1):103-110.

[14]方蕾,任攀宇,张银玲,等.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2):1865-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