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抗生素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敏

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目的:总结抗生素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整体疗效,为小儿重症肺炎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2017年确诊并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1:1比例分为接受头孢地嗪治疗的参照组以及接受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实验组,对比两组重症肺炎患儿组间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时间、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均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参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

关键词:抗生素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性疾病代表,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急症特点,疾病发展会导致呼吸以及心力衰竭等表现,治疗不及时导致患儿死亡问题[1]。既往治疗中,抗生素常规治疗重症肺炎效果一般且不良反应问题明显。相关资料指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整体效果更具优势且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常规治疗对比,总结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重症肺炎患儿,经实验室、病原学以及胸部X片检查,病例选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排除抗生素过敏、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总计84例。按照1:1比例分为两组,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实验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在1-2.50岁,年龄均值(1.35±0.05)岁;左肺、右肺病变患者分别为20例、22例。参照组: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在1-2.30岁,年龄均值(1.10±0.60)岁;左肺、右肺病变患者分别为19例、23例。两组重症肺炎患儿例数相同,且年龄、性别、肺部病变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用头孢地嗪治疗。给予患儿头孢地嗪钠(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93222)静脉点滴2次/d,50-80mg/kg*d。疗效不明显可酌情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可增至120mg/kg*d。

实验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使用药物为美罗培南(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31),剂量15mg/kg静脉滴注,间隔8h1次,患儿感染症状改善后调整为间隔12h1次。患儿用药2-3d后综合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学检测结果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以及药物类型的更换。

1.3观察指标

记录重症肺炎患儿治疗后组间疗效、抗生素使用时间、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表现、住院时间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3]

治愈:治疗后重症肺炎患儿症状以及体征均消失,且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正常。显效:治疗后重症肺炎患儿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重症肺炎患儿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改善。无效:治疗前后重症肺炎患儿观察指标无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重症肺炎患儿实验数据经软件SPSS21.0计算。组间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抗生素使用时间、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住院时间均以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重症肺炎患儿组间疗效对比

两组重症肺炎患儿经过治疗后具体临床疗效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总有效率95%(40/42)高于参照组74%(31/42),P<0.05。

表1重症肺炎患儿组间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重症肺炎多发于婴幼儿阶段,此阶段儿童器官处在发育阶段,呼吸系统发育不全且机体免疫能力较低,增加了细菌、病毒的侵入几率,治疗不及时会加重病情发展,且疾病会在短时间内加重病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4-6]。关于重症肺炎患儿一般以抗生素进行治疗,优先通过温和抗生素进行救治,并逐渐根据病情进行药物剂量调整。而这种逐渐升级的治疗,在感染病症控制方面效果一般,且有明显的医疗物资浪费,增加了抗生素滥用情况以及机体耐药性,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7]。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优选进行抗生素细菌感染全面控制,在控制患儿病情后进行抗生素继续对症治疗,针对感染病症控制效果、抑菌活性效果良好。美罗培南属于可注射抗菌性抗生素,适用于成人、儿童由单一/多种对美罗培南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在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基础上实现抗菌作用[8]。

此次就接受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以及头孢地嗪治疗的实验组、参照组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6.50±2.50)d、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为(18.20±2.60)%、住院时间为(18.60±3.50)d。参照组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4%、抗生素使用时间为(23.50±2.80)d、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为(10.30±2.60)%、住院时间为(27.60±3.90)d。本实验研究住院时间结果与黄红兵研究结果有明显一致性[9],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同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参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取抗生素阶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头孢地嗪。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更符合小儿重症肺炎所需,具有临床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包晓燕.大剂量酚妥拉明、阿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34):102-102.

[2]云智慧,史宝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5,(12):108-108.

[3]张翠平.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6):73-73.

[4]谭晓琼.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母婴世界,2015,(6):191-191,192.

[5]张德一.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180-180,181.

[6]陈晓东.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16):58-58,59.

[7]崔利丹,金志鹏,王琪等.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分析[J].药品评价,2017,14(10):41-43,61.

[8]丁志远.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5,(22):84-86.

[9]黄红兵.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6,6(6):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