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杨溶海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528100

摘要:目的:探究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情,并按照其发病前有无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患者情况作出对比探究。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年龄等情况无显著差异,CK-MB、cTNT则差异显著;有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相对低于无MIP组4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MIP组患者预后好于无MIP组,即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于患者预后可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心肌缺血预适应(MIP);预后

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肌梗死类型,病发可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而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则是专业内学者在1986年提出的概念,认为MIP能够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本次我们则积极针对其展开探究,分析MIP是否会影响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参考,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心肌梗死前有无MIP,将其分为有MIP组和无MIP组;两组8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标准,且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故组间可实施对比。

1.2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均实施临床资料的观察和整理,包括其收缩压、舒张压、年龄等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CK-MB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TNT峰值(心肌肌钙蛋白T)等指标,并做好记录[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同时对两组患者近期预后(入组后1个月以内)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其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等,用于预后的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表示并用t检验,检验后若P<0.05,则说明两组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年龄、CK-MB、cTNT等指标,可见组间存在一定差异,其详细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早在1986年临床相关学者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MIP)的概念,通过对实验犬进行模拟观察,发现其在心脏受损且出现短暂心脏缺血后,能够耐受较长时间的缺血状态[3]。而本次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则针对MIP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压、年龄等情况无显著差异,CK-MB、cTNT则差异显著;有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相对低于无MIP组40.0%,两组差异显著(P<0.05)。产生上述结果的机制在于:CK-MB、cTNT均属于心肌梗死评价过程中常用的指标,其指标水平越高说明患者的心肌梗死程度越严重,而本次有MIP组患者的CK-MB、cTNT均较低,说明其临床情况好于无MIP组患者。此外有MIP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证实了患者预后较好,其中MIP可能和患者的溶栓后再灌注情况关系,能够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避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4];此外MIP对于患者的左心室壁运动能起到改善作用,使得患者微血管和冠状动脉的流量均出现增加,进而利于患者心肌细胞的再生,促进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5]。因此我们认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可从MIP方面打开突破口,对患者实施相关干预,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最终改善其预后,期待进一步实施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利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有MIP组患者预后好于无MIP组,即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于患者预后可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杜莉.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2):264-266.

[2]刘辉,张燕,张少利,等.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6,56(11):41-43.

[3]谢红英,姬晓波.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预测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2):245-246.

[4]魏荣兴,蒋伟勇,曾福英,等.IMA及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和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2):202-205.

[5]郑若龙,陈新军,李伟章,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事件和两年随访结果分析[J].现代医学,2017(6):815-818.

注基金项目:佛山医学类科技局攻关项目基金资助2015AB0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