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廖碧红刘进才刘文洪朱顺平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学分析,25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患者15例,周围型肺癌10例。CT检查下,患者肺部肿块边缘呈不规则形状,其外缘呈毛刺状,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伴有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MRI检查下,可清晰的看到患者肿块已侵至胸壁、胸椎及胸膜。与X检查相比,CT、MRI的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性。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相比较,二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在纵隔型肺癌临床诊断中,CT与MRI检查提供的影像学表现不同,与常规的X检查相比,CT及MRI检查的灵敏度更高,其诊断结果更加高效。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CT及MRI;临床表现;诊断分析

在临床治疗中,纵隔型肺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肺癌,其多发于患者肺部纵隔部位,该疾病极易与其他疾病发生混淆【1】,在临床诊断中其误诊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的及时救治。影像学检查在患者病症的确诊及预防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为了研究CT及MRI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本研究选取了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及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为40-79岁,平均(52.31±4.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其中,15例患者伴有胸疼症状,12例患者痰中有血丝,发热症状患者9例,5例患者合并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

1.2方法

25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

CT检查方法如下:采用GE公司生产的64排飞利浦机器对患者肺尖至肺底进行扫描。在患者进行双期增强扫描之前对患者注射造影剂优维显(Uitraist,300mgI/mL)。注射速度2.0mL/S,总注射量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前臂静脉进行注射。60s后进行扫描。MRI检查如下:采用菲利普3.0TMR机器进行患者肺部检查。利用常规矢状面序列T1WI成像、横断面T2WI成像及快速SE序列T2WI成像进行患者扫描。

1.3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输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利X2检验处理技术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病理学结果分析

经病理学分析,25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患者15例,周围型肺癌10例。病例类型统计如下:鳞癌8例,小细胞癌3例,腺癌4例,左肺下叶1例,右肺上叶4例,右肺下叶5例。

2.2影像学表现分析

X检查下,中央型肺癌患者纵隔增宽,纵隔与肺叶间的界限不清。周围型肺癌患者纵隔同样增宽,纵隔与病灶内缘出现融合或连接状态。CT检查下,平扫后患者肺部肿块不规则,外缘呈现分叶或毛刺状,其肺门呈结节状。患者伴有明显的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症状,MRI检查下,患者上述症状除外,影像图中可清洗的观察到患者肺部肿块已入侵至其胸椎、胸膜及胸壁【3】。

2.3不同检查方法灵敏度分析

本研究显示,在纵隔型肺癌的检查中,CT及MRI具有良好的诊断灵敏度。CT与MRI诊断灵敏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纵隔型肺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肺癌,其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少见,主要为患者纵隔膜生长出现异常,纵隔内部的淋巴结肿大导致患者肺部出现肿块。该种疾病与原发性纵隔肿瘤较为相似,临床中经常出现误诊,为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应采取必要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4】。

传统诊断方式下,在纵隔型肺癌进行诊断时,主要是对患者相关病史的询问及症状、体征检查,随着技术的而进步,影像学手段在纵隔型肺癌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X线、CT及MRI检查,X线平片属于常规影像学方法,其具有费用低的优势,在纵隔型肺癌检查中应用作为普遍【5】。利用X线检查,可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肺部情况,即其纵隔明显增宽,患者病灶与纵隔出现融合或粘连等症状。中央型肺癌患者的纵隔也增宽,纵隔与肺叶间的界限不清。X线检查方法下,由于X线平片的分辨率较低,会造成患者的误诊及漏诊。本研究显示,X线的诊断灵敏度低于CT检查与MRI检查,P<0.05。

CT检查具有高效、无创等优点,CT检查结果常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其在判断患者肺血管与肺部病变间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CT扫描可直观的反映患者支气管的情况,反映了患者纵隔肿块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中,25例患者CT检查下,患者肺部肿块边缘呈不规则形状,其外缘呈毛刺状,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伴有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CT扫描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临床检查中要注意CT检查的使用方式及方法。与CT扫描不同,MRI检查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其对患者影响较小,对人体无放射性。通过MRI进行患者肺部检查,利用常规矢状面序列T1WI成像、横断面T2WI成像及快速SE序列T2WI成像进行患者扫描。可有效的保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CT及MRI检查通过提供不同的影像图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与常规的X线检查相比,CT及MRI检查的灵敏度更高,其诊断效果更加的准确。鉴于两种诊断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因此,临床治疗中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CT及MRI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纵隔型肺癌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志敏.CT及MRI应用于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05:129-131.

[2]郝增华,王东云,左鹏.纵隔型肺癌CT及MRI临床表现与诊断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2:48-49.

[3]刘伟民.CT与MRI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3:60-61.

[4].SurgicalTherapeuticStrategy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withMediastinalLymphNodeMetastasis(N2)[J].中国肺癌杂志,2010,04:342-348.

[5]盛爱萍.74例纵隔型肺癌的CT及MR表现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05-206.

[6]兰胜青.CT联合MRI对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3:2616-2617.

[7]毕诗诚,黄伟浪,林歆,吴光任.纵隔型肺癌的CT及MR表现分析[J].吉林医学,2013,18:362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