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血管药物在产科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缩血管药物在产科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李东起

海洋石油总医院300452

摘要:目的:探讨缩血管药物在产科麻醉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针对孕产妇低血压的出现原因与缩血管药物的应用方式展开论述。结果:蛛网膜下腔麻醉很容易让产妇出现低血压,而缩血管药物是缓解低血压的可靠方法。结论:将缩血管药物应用于产科麻醉中,应将循证证据作为应用基础,保证合理、安全用药,为母婴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缩血管药物;产科;麻醉;研究

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最多的麻醉方式是蛛网膜下腔麻醉,然而这种麻醉方式也很容易引起产妇低血压。资料显示[1]:缩血管药物在缓解低血压的治疗中效果理想。但是,近年来如何选择、使用缩血管药物始终是学术界备受争议的课题,无论是选择还是使用,首先要考虑的便是缩血管药物的功效,是否会影响产妇的血流动力学与胎盘的供血情况,是否会严重影响胎儿的酸碱平衡。本研究就此展开探讨。

1、产科麻醉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

低血压是产妇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最多的症状,发生原因为:阻滞了交感神经后,阻滞平面下出现回心血量、心排血量降低、血管扩张的现象,由此诱发低血压。同时,由于产妇对局部麻醉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致使麻醉平面较高,麻醉完成后,在肌肉完全松弛的影响下,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受到子宫的强烈压迫,更加减少了回心血流量。此外,妊娠期间,产妇的交感张力比平时更强,这也是导致低血压的关键原因。产妇脏器的血液与氧气供应受到低血压的严重影响,继而导致胎盘的供血量不足,很容易让胎儿出现酸血症,危害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鉴于此,如何纠正产科麻醉中出现的低血压症状,成为产科的热点课题之一。

2、产科麻醉中缩血管药物的使用方法

2.1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

产妇与普通群体对缩血管药物的反应性更低,这主要是因为妊娠压力反射敏感性下降所造成的,与产妇的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活性增加也有关系,所以产妇往往需要剂量较高的缩血管药物,同时不良反应也比较多。

以往资料显示:所血管药物通常用于产妇出现低血压之后。然而,低血压所引起的生理与病理改变的速度往往比药效更快,即使是暂时性的没有缓解的低血压,很会引起胎盘的低灌注。近五年来的一篇文献报道[2]:相比治疗性单次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实施早期预防性的注射,更有利于让产妇的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尽管预防性用药的药物总剂量比较多,但并不影响胎儿的酸碱平衡。另有资料显示:预防性使用缩血管药物,能够提高药效,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蛛网膜下腔麻醉实施后,哪怕是有轻微的低血压症状,对产妇与胎儿而言都是不安全的,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引起的低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缩血管药物让收缩压保持在100%的基础水平,这也是对母婴最安全的防治方式。研究显示[3]:当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使用剂量较大的去氧肾上腺素,让产妇的血压维持在80%、90%、100%的基础水平,结果表明:维持100%基础水平的收缩压,可有效避免产妇出现恶心、呕吐与低血压症状,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胎儿的脐动脉PH值。但如果预防性的应用麻黄素,则完全不会有这种效果。尽管应用大剂量的麻黄素能够有效预防低血压,但胎儿很容易出现酸血症。

2.2预防性持续输注用药和预防性单次注射用药

很多有关去氧肾上腺素的研究,全部采用预防性注射的方式,但很少有预防性单次注射用药的研究。有学者将持续输注(0.15μg·kg-1·min4)、治疗性单次用药(50μg)与预防性单次注射(50μg)进行了对照研究[4]。研究结果为:持续输注,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是17.5%、治疗性单次用药的低血压发生率是85%,预防性单次注射用药的低血压发生率是32.5%,提示持续输注缩血管药物是预防低血压的最佳方式,但50μg的剂量并不高。

最新的一项“预防性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的去氧肾上腺素对于纠正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研究[5],对照比较了1.0μg/kg、1.5μg/kg与2.0μg/kg三种不同剂量的效果,发现纠正低血压的最佳剂量是1.5μg/kg,造成低血压发生率最高的剂量是2.0μg/kg。另有资料显示[6]: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去氧肾上腺素的ED95的剂量是122μg。还有学者比较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单次推注(120μg)与恒速输注(120μg/min)的效果[7],结果显示前者纠正低血压的效果更加理想,特别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的6min以内。所以,在防治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中,预防性单次注射去氧肾上腺素的效果最好。

2.3传统输注系统和闭环输注系统

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缩血管药物的输注方式也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如今,闭环(closed-loop)输注系统已经在发达国家的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在输注泵中融合了收缩压的数据,通过早已拟定好的程序化公式,自动调整缩血管药物的输注。智能化系统中,一旦收缩压的基础水平<90%,系统便会自动输注去氧肾上腺素50μg;一旦产妇出现低血压合并心动过缓,系统便自动停止去氧肾上腺素的输注,改为麻黄素。每隔15min,监测一次无创血压,不需要麻醉师亲自操作。

还有一种系统是电脑程序控制的,根据产妇的收缩压调整去氧肾上腺素的输注速度,将速度控制在0~100μg/min的范围内。而手动输注模式是:若产妇的收缩压在基础水平之下,则恒速输注,速度为100μg/min,如果收缩压超过了基础水平,则立刻停止用药,每分钟采集一次血压。无论产妇采用电脑控制系统还是手动输注模式,其恶心、呕吐、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都没有显著差异。当然,新输注模式的开发,给产科麻醉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新模式并没有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检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8],例如:如果观察指标只有血压一项,没有产妇的心排血量与心率变化,而且血压的数据调整用药有所滞后,产妇一旦改变体位,或者有肢体动作,都会影响血压的监测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产科麻醉中,应结合产妇的个体情况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科学的选择缩血管药物,明确用药剂量,采用合理的用药模式,从而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安全。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剖宫产麻醉中必然会引用更多新技术、新设备,比如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学术界对缩血管药物的认知与研究也会越来越成熟,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杜唯佳,徐振东,刘志强等.缩血管药物在产科麻醉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8):747-750.

[2]祝晓君,危文星.缩宫素致血管强烈收缩及血压增高1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0):798-799.

[3]张悦,李莅.国内外产科麻醉知情同意热点问题概述[J].医学与哲学,2016,37(14):82-85.

[4]姚尚龙,武庆平.中国产科麻醉现状及挑战[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8):734-737.

[5]杨树香.产科麻醉与镇痛的用药新进展[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348-348.

[6]胡灵群,唐雅兵,李韵平等.开展产科麻醉安全降低剖宫产率[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4):255-257.

[7]程雯.试析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方法[J].医学信息,2016,29(2):241-242.

[8]鲁琼芬.产科麻醉中呼吸管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11):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