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慢性下腹痛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妇科慢性下腹痛的护理研究

陈力平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妇科慢性下腹痛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妇科慢性下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相应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3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患者疼痛消失或缓解,紧张、焦虑、压力感减轻,睡眠恢复良好,护理满意度达90%(27/30)。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妇科慢性下腹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及疼痛,促进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妇科;慢性下腹痛;护理

慢性下腹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腹部及其周围组织长期(数周、数月或数年)的间歇性或持续性但不是周期性疼痛,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慢性下腹痛起病缓慢,多由急性下腹痛转化而来,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部位可固定于下腹部一侧、双侧或正中,也可以范围弥散,波及整个下腹部[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30例妇科慢性下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妇科慢性下腹痛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妇科慢性下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4岁。均排除经期及术后,均伴有腰骶部疼痛。

2护理干预

2.1护理评估

2.1.1病因

(1)妇科因素

本研究中,患者资料显示:慢性盆腔炎患者12例,盆腔肿瘤患者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例,子宫位置异常患者8例。

(2)精神心理因素

无器质性病变,多与精神心理有关,可能是压抑情绪转变为躯体症状而表现为盆腔疼痛。本研究中,1例患者临床检查未找不出器质性病变,病因不明,疑为心理性盆腔痛。

2.1.2健康史

详细了解发病时间、下腹痛具体部位及程度,有无发热、腰骶部疼痛、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等伴随症状。慢性下腹痛与内生殖器、消化道、泌尿道等疾病及精神心理压抑有关。护理人员在病史采集时,应注意询问患者饮食、二便、性生活、睡眠、情绪等。收集既往病史对诊断慢性下腹痛的病因十分重要,应了解是否曾患盆腔炎性疾病或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或急性阑尾炎等病史、治疗过程及效果等;是否患有生殖器肿瘤、是否接受过盆腔手术及放疗等[2]。了解患者月经史及孕产史,注意了解下腹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分娩方式、产褥期有无发热等。对存在精神及心理疾病患者,应协助专科医师进行心理咨询。

2.1.3心理及社会因素

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和心理状况,便于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慢性下腹痛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带来沉重负担。患者及家属常因病程长且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及费用高而产生焦虑;由于腹痛多于劳累和性交后加重,因此患者无法从事正常体力劳动,增加配偶或其家属更多的生活负担,同时影响夫妻间的性生活;引起慢性下腹痛的疾病多见于生殖器炎症、肿瘤等,常导致部分育龄患者不孕,患者及家属因而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抑郁情绪。此外,社区的康复机构及设施尚不够完善、健康保健信息渠道还不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

2.2护理诊断

2.2.1慢性疼痛

与炎症、创伤等因素引起的慢性下腹痛有关。

2.2.2焦虑

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不孕有关。

2.2.3无效性性生活型态

与慢性下腹痛引起的性交痛有关。

2.2.4睡眠型态紊乱

与疼痛和焦虑有关。

2.3护理要点

2.3.1缓解疼痛,增进舒适。

2.3.2诊疗配合,去除病因。

2.3.3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有效应对。

2.4护理措施

2.4.1缓解疼痛

子宫严重后屈后倾可采用膝胸卧位疗法,每日早晚坚持做15分钟胸膝卧位,再取侧俯卧位休息,以减轻疼痛症状;轻型子宫脱垂患者应适当卧床休息或放置子宫托以缓解症状[3]。

2.4.2预防感染

子宫脱垂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及时还纳脱出物,避免脱出物与内裤反复摩擦。子宫托应日间使用,睡前取出洗净备用。

2.4.3心理护理

应为心理性盆腔痛患者能够提供情绪宣泄、情感表达的机会,给予同情和安慰,并耐心帮助分析症状产生的原因,症状轻者可得到一定的缓解;重者应协调心理医师开展咨询与诊治。

2.4.4加强预防

嘱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过度劳累及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和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免因长期增加腹压而引起盆底组织松弛,导致子宫位置异常。加强孕产期保健,预防难产,坚持做产后保健操,促进机体康复;也可以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和物理疗法增加肌肉张力,嘱患者做收缩肛门动作,然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3次[4]。

3结果

经相应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3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患者疼痛消失或缓解,紧张、焦虑、压力感减轻,睡眠恢复良好,护理满意度达90%(27/30)。

4讨论

绝大多数妇科慢性下腹痛是由器质性病变所引起,也有少数是由心理和精神因素引起,如心理性盆腔痛,应给予心理护理。女性盆腔内生殖器与其邻近器官感觉的传导为共同的通路,患者常难以清楚说明疼痛部位,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5]。慢性下腹痛常有伴随症状,如腰骶部疼痛、发热、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等。排除经期及术后,下腹痛多在劳累后、长久站立、性交后发生。患者往往因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产生焦虑心理,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尽快查明病因,积极配合诊疗,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本研究中,通过对30例妇科慢性下腹痛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妇科慢性下腹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及疼痛,促进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东.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51).

[2]王贤琴.浅谈女性慢性盆腔痛[J].基层医学论坛,2014,(8):1062-1063.

[3]尚新丽.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炎性反应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5):1096-1097.

[4]刘冬雪.妇科肿瘤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

[5]夏贤,朱瑾.女性下腹痛别掉以轻心[J].保健与生活,2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