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康复护理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

秦克娟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内三科天津滨海30048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中风病恢复期;肢体功能;偏瘫

中风是临床比较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中风患者常会出现功能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虽然降低了中风患者死亡率,但是由于对恢复期的护理认识不足及方法不当,患者仍存在严重后遗症,致残率仍较高[1]。本文为探讨康复护理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对我院收治的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48~76岁,平均(61.32±2.75)岁;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50~75岁,平均(61.73±2.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具体为:设计良好体位,尽量避免不舒适及半卧位,患者卧床时床头不宜过高且保持床平稳,根据患者患侧和健侧来设计适宜体位;注重对患侧刺激,尽可能多的使患侧接受刺激,帮助患者对患侧进行洗漱与进食等;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多与患者沟通,对其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多鼓励患者,增强其自信心;对患肢进行被动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上肢功能主要采取作业及运动疗法结合,下肢主要以改善步态训练为主;指导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高纤维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指导患者运用按、捏、滚等方式以红花油为介质对患肢进行按摩,或是使用地龙、红花等药物进行熏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风病诊疗标准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FMA及ADL量表评定患者运功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率描述计量及计数资料,以t及X2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n(%)

3、讨论

中风是危及中老年人群生命安全的一种重症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该类疾病起病较急且变化快,患者多存在肢体、语言功能及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需长期卧床,失去自理能力,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常规护理对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及肢体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2]。康复护理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运动干预,进而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促进其运动与认知功能恢复,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及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对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维芳.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93-94.

[2]李淑芹,邸双,郭庆玲.康复护理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03):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