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伤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方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急诊外伤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方式研究

丁绍芬

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云南玉溪652600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12日到2017年3月12日期间),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各50例,对比2组急诊外伤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外伤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的效果更好,不但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可以明显增加抢救成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外伤患者;服务

在手术室当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即是抢救急诊外伤患者[1]。急诊外伤患者一般是意外骨折、阑尾炎、烧伤、腹腔疾病等等,通常病情比较危急,需要及时做出诊断,同时做好手术准备[2]。所以,入院后的护理服务,能够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服务中包括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即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护理服务的核心,而且将健康也放在核心位置上,保障在开展护理工作中,能够进行全面高效的护理责任制管理,最终提高护理患者的质量和效率[3]。本文当中,对本院2015—2017年收治的100例急诊外伤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护理方案,具体情况见正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急诊外伤患者(共收集100例),所选时间属于2015年3月12日到2017年3月12日期间,将这100例急诊外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50例为一组。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34、16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6岁,下限值:8岁,年龄平均值(41.74±12.37)岁;意外骨折16例,烧伤8例,阑尾炎12例、腹腔疾病14例。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35、15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5岁,下限值:10岁,年龄平均值(42.17±12.88)岁;意外骨折14例,烧伤9例,阑尾炎11例、腹腔疾病16例。

对比2组急诊外伤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50例急诊外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①指导患者以舒适体位进行治疗和护理;

②实施常规麻醉处理;

③术后定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观察组50例急诊外伤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①急诊外伤患者往往病情比较危急,所以护理人员要以心电监护仪为监测手段,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做到从容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监测的频率以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为依据,通常以20min上下为监测的时间间隙;

②当急诊外伤患者从昏迷休克中苏醒过来,向患者注射营养素,保证患者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避免由于营养跟不上,造成免疫力下降,出现感染并发症的情况。当患者可以进食的时候,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忌食辛辣、生冷、坚硬的食物,避免刺激肠胃,并以少食多餐的原则进行指导,最终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正常生活的饮食;

③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护理,即恢复语言以及肢体的功能,最终目的也是促使患者由于外伤影响到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④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因为长期的卧床静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悲观甚至抑郁的不良情绪,封闭自己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交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急诊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急诊外伤患者的住院时间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2组急诊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急诊外伤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2组对比住院时间

观察组急诊外伤患者住院时间数据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P值<0.05。如表1:

3讨论

急诊外伤患者一般都是突发意外情况造成的,所以患者想起当时的情况,情绪会产生较大的波动[4]。对此,常规护理的作用效果不够明显[5]。所以,找到适宜的护理方法,对于改善急诊外伤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从表1、表2的数据来看,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外伤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的效果更佳,不但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增加抢救成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探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8):89-91.

[2]李金香,沈丹薇.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优质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46-3546.

[3]吴玉妹,王庭学,黄玉等.探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6):5488-5489.

[4]郁凌燕.优质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2):135-135.

[5]陈玉萍.急诊外伤患者在处置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2):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