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成份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站成份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研究

陈建设

四川省自贡市中心血站6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血站成份制备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及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本血站的10名成份制备人员进行本次研究,对其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科学的防护措施。结果:在所有10名成份制备人员当中,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主要包括皮肤黏膜污染、针刺伤及不良热合反应等,所有制备人员在接受科学的防护措施干预后职业暴露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在血站成份制备人员当中,职业暴露的类型较多,制备人员需要接受有效、科学的防护,才能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血站;职业暴露;防护;成份制备;人员

血站是一种非盈利性质的采集与提供临床用血的卫生机构,在血站的各部门组成当中,成份制备十分关键,主要是相关人员将采集到的全血利用物理方式、化学方式等分离成为纯度较高、体积较小且不良反应较少的血液成分制品,包括血浆、冷凝血因子、血小板等[1-2]。对于血站中的成份制备人员而言,其每日工作中需要解除大量的没有经过检验处理的血液,且很多成份制备人员对于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不存在科学认识,这样就会造成其出现职业暴露问题,对于其工作开展及自身健康都极为不利。本研究针对血站成份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防护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血站当中的工作人员选择10名成份制备人员进行此次研究,在所有制备人员当中,男性为2名,女性为8名,制备人员的年龄为25—51周岁,所有制备人员的工作年限为2—29年。

1.2方法

在对血站的相关成份制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其主要的职业暴露问题为以下几方面:

1.2.1皮肤黏膜污染

血站成份制备人员每日需要制备大量的成分血,血液的来源方向存在明显不同,很多血液都是没有经过全面检测分析的待检血,这些血液的工作量可以占到制备人员工作的九成以上。血液的制备方法较多,但是最为常用的就是密闭式的多联袋制备方式。这种制备方式虽然较为简单但是每一个血袋是相连的,一旦血袋出现破损,就可能出现血液的喷溅等,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制备人员的皮肤黏膜出现严重污染。

1.2.2针刺与锐器伤害

血站中成份制备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装袋,一部分成份制备是在无菌净化间当中完成,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成份制备需要制备人员进行开放性操作。但是,制备人员在开放性操作当中,有可能被沾有血液的穿刺针头所刺伤,也有可能被剪刀刺伤等。还有一些被污染的针头等会将血袋划破,如果制备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在进行装袋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血液外露情况,造成制备人员出现职业暴露。

1.2.3不良热合反应

一些制备人员在工作当中没能将血袋放置在较为合理的位置,导致血袋所处环境的温度不够合理,这样就可能造成血袋会出现不利反应,导致血袋无法使用。如果情况较为严重,还会造成血袋出现膨胀等,造成血液喷射。

1.2.4血袋质量问题

除了上述内容外,血袋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很多血袋都是生产厂家统一批买而来,数量相对较多,所以在质量检查方面就可能出现漏洞,造成血袋质量出现问题。

1.3临床观察指标

在本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成份制备人员出现的职业暴露情况及具体类型,并作以简析。

2结果

在10名成份制备人员当中,5名人员出现皮肤黏膜污染,3名人员出现针刺伤或者锐器伤害,其余人员出现不良热合反应及血袋问题等。

3讨论

血站成份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主要是指其在血液的制备过程中因操作意外等接触到了感染性病原体或者出现了受伤等情况,血站成份制备人员接触的血液大多为待检血,所以职业暴露情况很容易出现[4]。对于血站的成份制备人员而言,其职业暴露类型较多,如何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5]。

本血站在对成份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后,主要提出了如下的防护措施:

3.1加强培训

对于血液成份制备人员,血站应当加强相关培训,并且做好其安全意识的相关提高工作。血站应当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并且实行专人专岗操作,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帮助制备人员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等,不断树立安全意识,让其遵照相应的操作规范等开展工作,并且加强相应的考核,让其养成预防理念。

3.2避免血液泄露等

在进行装杯操作的时候,制备人员应当将血浆袋与血液袋放在中间,将转移袋放在两侧,并且确保袋底完全接触杯底,还要保证管路不要触及转头,以免导致离心机不平衡等或者造成管路出现破损。

在进行热合操作的时候,制备人员需要将双手固定在热合点的两侧,并且保证双手间的血液管路存在明显的收缩力。在进行热合处理的时候,制备人员需要用干毛巾将存在的水渍等擦干,如果热合口出现了水渍、污垢等,就应当选择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3.3避免开放操作

血站成份制备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尽量避免进行开放性操作,在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分袋处理及冷冻红细胞的制备等环节中,应当尽量选择无菌接驳机进行操作。这样一来,既可以确保血液制备的整体质量,也能避免出现职业暴露等。此外,制备人员在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做好消毒处理,对工作着装及污物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定期对设备等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血液制备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菌等,也能避免职业暴露出现。

结语:

血站成份制备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的风险较大,且主要集中在皮肤黏膜污染、针刺伤等方面,血站的相关人员需要做好防护处理,并且不断提高制备人员的风险认识等,将制备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将至最低甚至消除。

参考文献:

[1]汤文隽,蔡晓波,蔡红军.成分制备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措施[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06):108-109.

[2]易芬.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国农村卫生,2014,1(13):91.

[3]段艳芳,张静涵,邱玉霞.血站成份科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2):30-31.

[4]宋毅,张永征,丛培芳.血站成分制备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1004-1005.

[5]顾亚军.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6):1766-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