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刘铁根

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5000

摘要:目的探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科室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有无器官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非衰竭组,每组研究对象为30例,同期选取30例未见异常的患儿为参照组,评估三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衰竭组和非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可明显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预后,临床上早期对该病患儿的上述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儿病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小板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预后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非特异性侵害诱发的全身性防御反应,主要见于各种急重症患儿,对患儿的治疗进程和预后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被公认为是造成机体创伤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可作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基础[1]。目前,临床上采用的SIRS判断指标不统一,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参照生化指标开展主观推测[2]。本次研究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科室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有无器官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非衰竭组,每组研究对象为30例,同期选取30例未见异常的患儿为参照组。

衰竭组,男16例,女14例,患儿的最大年龄是13岁,最小年龄是1岁,平均(6.3±1.2)岁;基础疾病类型:肠炎合并脱水患儿6例、原发疾病致重症肺炎患儿9例、败血症患儿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例、手足口病患儿4例。

非衰竭组,男18例,女12例,患儿的最大年龄是14岁,最小年龄是2岁,平均(7.2±2.3)岁。基础疾病类型:肠炎合并脱水患儿7例、原发疾病致重症肺炎患儿8例、败血症患儿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例、手足口病患儿3例。

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患儿的最大年龄是12岁,最小年龄是3岁,平均(6.9±1.4)岁。

排除标准:排除具有其他相关性器质性病变的患儿,排除患有相关严重血液疾病患儿,排除具有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患儿。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是在家属的同意下签署责任同意书。

本组研究中三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性别和年龄可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研究方法

三组患儿可在治疗当日及治疗5d清晨抽取3ml静脉血,利用低温离心机分离获取上层血清,利用美国罗氏有限公司生产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另外,抽取3ml肘静脉血加入一定量的EDTA抗凝,利用电阻抗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患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宽度(PDW)等[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统计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s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的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即(P<0.05)

2结果

治疗前,衰竭组和非衰竭组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衰竭组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和非衰竭组,P<0.05,见表1

3讨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主要是因为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刺激患儿免疫系统释放细胞和体液介质,使得患儿的炎症反应过度表达。当患儿遇到外界刺激时,宿主细胞采取的预防反应会不断的增加,机体本身能够代偿的能力下降,出现广泛的病理性损伤[4]。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性因子,正常机体内浓度低,出现细菌感染或严重创伤、烧伤使得患儿的炎症反应过度表达,术后其浓度明显升高,患儿不容易受到贫血或药物等外界影响,发生稳定表达,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机体抗病毒产生的急性时相性产物,作为炎症标志物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感染与非感染引发的炎症,主要有肺炎、胰腺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等,可对上述疾病进行监控和预后判断[5]。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中裂解、脱落出的小块细胞质,可对外周血中化学或物理刺激十分敏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参数作为反应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变化可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血浆中血小板计数可反应机体血小板生成和衰亡的动态平衡情况,在凝血过程中可释放多种血小板因子,可进一步的吸附、激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有效的参与凝血和止血。平均血小板体积指的是指体血液中血小板大小的离散度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说明患儿的血小板大小悬殊,机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耗。血小板宽度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浓度增加说明血小板的被破坏增加[6]。

结合上述研究,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可明显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预后,临床上早期对该病患儿的上述指标进行监测,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深究。

参考文献:

[1]胡益飞,徐怡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2):167-170.

[2]韩晓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PCT、甲状腺激素及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37-38.

[3]张填,王埮,陈蓉,等.急性脑梗死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MODS患儿Cys-C的水平变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1):1551-1553.

[4]陈志斌,王埮.Cys-C在急性脑梗死并发SIRS致MODS患儿中的水平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8):713-715.

[5]杨琴.检测血清hs-CRP及PCT水平对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意义[J].医药前沿,2017,7(3):194-195.

[6]张红玉,王佳,孙晓靖,等.B型钠尿肽及白细胞介素27在脓毒血症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7):78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