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总结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总结报告

吴玉兰

吴玉兰

[摘要]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痴呆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符合条件的社区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干预,以MMSE、ADL、ADR等做为效果评价工具。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MMSE、ADL评分升高,ADR评分降低,而对照组各指标评分无显著改变。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痴呆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性痴呆影响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36.44

作者单位:116023,辽宁大连,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吴玉兰(1971—),女,本科,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主管护师。

老年性痴呆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疗效低”的特点,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据有关文献报道,目前全国AD患者约600万,估计2050年可达到2500万,将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AD功能缺陷会随着病情的进展变得越来越明显,AD的病死率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4位。我国目前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也已有600多万,我国每年用于老年痴呆的医疗费用高达200亿人民币,已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负担。老年性痴呆的药物虽然可以延缓其病情的发展,但对其核心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不明显。研究证实,护理干预对延缓AD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通过丰富、改进现有护理干预措施,探索其对社区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生活在家庭中、由亲属照料的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的诊断标准;②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16分;③年龄≥65岁;④居住在家中并至少有一名比较固定的照料者照料生活起居;⑤家属或患者病人本人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血管性痴呆及其他原因所致痴呆;②曾患严重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③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患者;④严重肢体残疾及双眼盲、双耳聋;⑤病程超过5年;⑥研究期间住院连续超过2个月或累计住院超过3个月或连续服用益智药超过6个月则按自动退出本研究处理。共入组80名患者,随机分配入研究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干预组),每组各40名。其中研究组:男性17名,女性22名,年龄65-82岁,平均72.3±6.2岁,文化程度分布:文盲4例,小学12例,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7例;对照组:男性19名,女性21名,年龄65-79岁,平均71.8±5.6岁,文化程度分布:文盲3例,小学13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8例;两组之间在性别分布、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

1.2研究方法:研究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而对照组只提供常规医护措施。社区综合干预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内容:家居安全护理干预、综合能力训练、心理护理以及针对照料者的干预等。家居安全护理干预:主要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最为常见的误吸、误服、跌倒、走失、烫伤、自伤或伤人等家居安全问题,对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指导,以降低家居安全问题的发生率。综合能力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2)智能训练:①回忆与生命回顾:让患者回忆往事,叙述亲身经历,或借助图片、物品、书籍、音乐等帮助回忆,以激发远期记忆;②定向力训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③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④计算能力训练:选择简易的计算,如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加减乘除,按患者的智力水平循序渐进。3)体能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体能训练,如漫步公园、做老人体操、跳舞等,活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度。心理护理: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容易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等情感障碍问题,依据评定的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②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对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予以开导。③调动患者家庭成员的积极气氛,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和理解,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心理压力。④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社会活动,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养花、养鱼、画画、编织、读报、听广播,选择性看一些娱乐性电视,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不良情绪,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自身的存在价值。对照料者的干预: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建立“互助小组”等形式,由照料者交流各自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所受的压力、沮丧和痛苦,并由主持活动的专业人士给予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和技术上的指导。通过交流,使护理者感到自己的工作被理解,同时,亦增进对阿尔采末氏患者行为特征和心理护理知识的了解,提高护理质量。

1.3评估工具:①临床痴呆量表(CDS):本表的评定以记忆为主要项目,如病人由记忆减退指征,则以此项标准判定痴呆程度,如无记忆减退,则以次要项目各项在各程度中所占比例来确定,以所占比例高者评定痴呆程度。②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由Folstei于1975年编制,评分主要统计“1”的项目总和,范围为0~30。国际标准24分为分界值,18~24为轻度痴呆,16~17为中度痴呆,≤15分为重度痴呆。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969年Lawton和Brody制定,主要用于评定受试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64分为满分,总分完全正常,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功能减退,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分界值。提示功能有明显减退。我国常规总分18.5±5.5。④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由Hamilton1959年编制,含14个项目,是目前精神科临床中医生使用较多的评估焦虑的量表之一。结果主要看总分及精神性/躯体性焦虑两大类因子分。⑤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RSD)由Hamilton1960年编制,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评定抑郁的量表。结果分析主要考察总分和各因子分。⑥自编患者一般情况、躯体状况调查表及相关情况记录单。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结果

表1干预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MMSE、ADL、ADR等指标比较

注:*示干预前后比较P<0.01,**示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组在干预前后MMSE、ADL、ADR各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干预组效果较好,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表明对照组效果改善不明显;但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讨论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患者往往伴有生活能力下降、人格改变、智能衰退、病程迁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由于我国老年福利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因而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由家属照顾度过的,但由于多数照顾者护理知识缺乏,致使患者在家庭中难以得到正规的、系统的康复护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干预前后MMSE分值无显著差异,但干预后MMSE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MMSE的分值却无明显降低。ADL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前后ADL得分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ADL得分无明显改变,表明干预后患者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研究组ADR干预后较干预前分值明显降低,而实验组干预前后却无明显降低,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此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最终提高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早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益智训练、体能训练、心理护理、家居安全护理,不仅有利于改善或保持大部分患者的智力水平,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能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增强自信心,消除其焦虑及烦躁的心境,更能促进痴呆患者的精神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情绪障碍,家属是患者的重要精神支持,预防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和改善其生存状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AD是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衰退、行为异常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若得不到悉心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降低,生存期限会明显缩短。研究认为,掌握好AD的个体化、及时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与AD患者的照顾者或家属共同做好AD患者的认知护理,让患者得到“无缝医疗保健”;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可延缓AD的病情进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研究中发现,部分家属对AD这一疾病不够重视,并误认为痴呆是因衰老所致,因而忽略了疾病的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此外,部分照顾者因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差,不能较好地领会护理人员的指导,难以胜任照顾者的角色,这需要护理人员的定期随访监督,并强化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的传授。

4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痴呆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盛树力.老年性痴呆发病机理研究进展和药物治疗未来战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lO1-103.

[2]AnnaD,LouraMS.ConnectingwithapatientwhohasAlzheiner’sdisease[J].Nursing,2000,30(8):1-2.

[3]辛胜利,周卡,尹学等.群居老人痴呆症状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2):42-43.

[4]LindaT.老年性痴呆焦虑症的发病率和伴随疾病[J].医学信息.2000,13(8):454.

[5]沈悦蝉,苏雪倩,李秀英等.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4):220-221.

[6]昆山.有助于防治痴呆的食物[J].现代养生,2004,(9):9.

[7]谢银均,卢少萍,张月华等.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632-7633.

[8]卢少萍,徐永能,张月华等.全程护理干预,提高老年痴呆患者遵医行为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9):3-5.

[9]徐永能,卢少萍,符霞等.老年性痴呆患者家居安全的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85-187.

[10]王德生.老年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5,309.

[11]温贤秀.面向社会的家庭化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5,14(2):63.

[12]施苏媚.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88-89.

[13]张云芬,童建冲,屠萌君.老年性痴呆患者心理分析和康复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5):16-17.

[14]CockrellJR,FulsteinMF.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J].PsycholBull,1998,24(4):68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