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刘静梅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均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康教育后心功能II级、III级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I级增加(P<0.05)。健康教育后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身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36.42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绵阳,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作者简介:刘静梅(1977—),女,汉族,四川三台人,本科,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普外(肝胆、胃肠、乳腺、甲状腺)泌外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

本文系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课题,编号:SJWF1442。

Applicationofinpidualhealtheducati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

LiuJingmei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inpidualhealtheducati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Methods:60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aretakinginpidualhealtheducation,toanalyzethenursingeffect.Results:Comparedwithprevioushealtheducation,healtheducationaftercardiacfunctiongradeII,gradeIIIwassignificantlylower(P<0.05);cardiacfunctionIlevelincreased(P<0.05).Afterhealtheducationbeforesocialfunction,emotionalfunction,rolefunction,physicalfunction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healtheducation(P<0.05).Conclusio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totakeinpidualhealtheducation,canimprovecardiacfunctionandqualityoflifeofpatients,improveclinicalefficacy.

Keywords:Inpidualhealtheducation;Chronicheartfailure;QualityofLife

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CHF)主要是指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患者机体代谢需要,临床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肺循环静脉淤血或者是组织灌注不足,是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即为进行性加重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不仅需要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同时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身心健康[1-3]。本文主要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在规范药物治疗同时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心衰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10例Ⅱ级,35例Ⅲ级,15例Ⅳ级。其中20例女,40例男,年龄为36岁-84岁,平均为(54.56±15.69)岁;病程为3年-16年,平均为(6.23±1.23)年。

1.2个体化健康教育

本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参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采取药物规范治疗,病情稳定以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通常患者入院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向患者说明使用床头呼叫器方法,了解患者需求与情况,使得患者不良情绪得以缓解,能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②指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容量负荷增加主要指标为体重增加,同时血压、脉搏以及心率的波动也能说明患者病情改变。指导患者对体重、血压、脉搏、心率进行监测,向患者说明血压、脉搏以及心率正常值,使其掌握测量正确方法,并且详细记录。③日常生活护理。患者日常生活中,按照患者心功能情况指导患者适当活动,纠正患者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睡眠质量,防止抑郁、焦虑、悲伤、紧张、激动等负面情绪对患者产生影响,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注意饮食,适当运动,禁烟酒。④饮食管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要注意低盐饮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内存在水钠潴留,低盐饮食能使心脏负荷得以减轻,轻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控制范围为2g/d-3g/d,中度慢性心力衰竭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2g/d,同时需要限制饮水,通常<2000ml/d,睡前应该注意饮水量。静脉给予利尿剂,尿量在2500ml/d以上者,不能过度限制盐分摄取,多食用含钾、钠食物,避免发生低钠血症。⑤药物治疗规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多种疾病,药物治疗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药物种类多,且大部分患者要按照病情变化对用药剂量、种类进行适当调整。在保证临床疗效基础上确保用药依从性,制作用药表并且详细记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名称,指导患者服药,出院患者,需定期随访,规范患者用药,提高患者依从性。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分析

应用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效果进行评价,包含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身体功能,社会评分越好生活质量越高。并对比健康教育前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4.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对比

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康教育后心功能II级、III级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I级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前后心功能IV级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前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对比见表1。

表1健康教育前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对比[n(%)]

3讨论

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终末阶段,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孟凡红[4]等报道显示,虽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药物规范化治疗,但生命质量差,特别是身体素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含体质指数、NYHA分级、性格、家庭状况、病因以及年龄等。所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医学水平进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也获得十足进步。目前,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难以治愈,用药后患者症状可缓解。由于对疾病知识缺乏认识,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健康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本文主要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能使患者获取有关护理技能与疾病知识,掌握生活方式、心理方式、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疾病情况对于疾病所产生的影响,加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避免疾病反复发作,有助于预后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有抑郁、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单纯给予药物治疗,无法确保临床效果[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康教育后心功能II级、III级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I级增加(P<0.05)。健康教育后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身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这说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加红.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2,08(12):122-124.

[2]李荣妤,孙雪菊,李幂,曹迎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护理要点[J].中国医药科学,2011,06(14):99-102.

[3]张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3,08(07):135-138.

[4]孟凡红,韩彦菊.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首都医药,2012,13(18):109-113.

[5]邢志敏.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32):132-134.

[6]张红.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02(09):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