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的影响

夏丰娜1杜伟2杜平均1王红1张笑然1王月兰1薛娟

1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073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050011

河北省卫生厅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50548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I-II,按照舒芬太尼剂量不同随机分组:I组舒芬太尼0.3ug/kg,II组舒芬太尼0.4ug/kg,III组舒芬太尼0.5ug/kg,各组设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初始浓度0.3μg/ml,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根据患者气管插管时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的变化调节依托咪酯靶控浓度,若气管插管时患者的HR、MAP升高≥25%基础值定义为阳性反应,按照1.2倍的比例上调依托咪酯靶控浓度,反之为阴性反应,同比下调靶控浓度,直到出现六个阴阳交叉点结束实验。根据序贯法半数有效量公式计算每组的EC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静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后,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分别为:Ⅰ组0.58(95%CI0.43~0.74)μg/ml,Ⅱ组0.50(95%CI0.38~0.67)μg/ml,,Ⅲ组0.43(95%CI0.36~0.56)μg/ml。结论该研究老年人采用0.4μg/kg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依托咪酯0.5μg/ml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关键词】依托咪酯;半数有效血浆浓度;气管插管反应;靶控输注

靶控技术使静脉麻醉药按稳定的血药浓度输注,依托咪酯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抑制作用小,且起效快、代谢快,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舒芬太尼常与静脉药物联合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本研究拟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抑制老年人插管反应的EC50。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按照舒芬太尼剂量不同分别以0.3ug/kg0.4ug/kg0.5ug/kg随机分组,命名为I组、II组和III组。纳入标准:年龄65~75岁,ASAI-Ⅱ级,体重指数18~30kg/m2。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禁食水,均未用术前药,入室后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输注复方氯化钠溶液6ml/kg,常规监测ECG、SpO2和HR,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FloTrac传感器及Vigileo监测仪,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指数(CI)等指标,同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BIS。麻醉诱导:I组、II组和III组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ug/kg,0.4ug/kg,0.5ug/kg.

1.3观察指标记录诱导前,插管前2min,1min,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min,2min的MAP,HR,BIS,CO,SV,CI,于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5min,分别抽取非输液侧静脉血4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

取插管前MAP、HR测量值的平均数为基础值,切皮后的平均值为变化值。若气管插管后变化值≥25%基础值定义为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浓度,否则采用高一级浓度,相邻浓度梯度比值为1.2,连续出现6次折转时结束试验。实验过程中若发生低血压(MAP降低>基础值30%)静脉注射麻黄碱5~10mg;发生心动过缓(HR<50次/min)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mg,给予药物处理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结果

2.150例患者纳入了试验,其中3例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剔除本实验(见表1)。

静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后,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Ⅰ组为0.58(95%CI0.43~0.74)μg/ml,Ⅱ组为0.50(95%CI0.38~0.67)μg/ml,,Ⅲ组为0.43(95%CI0.36~0.56)μg/ml。各组EC5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组织细胞退行性变和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尤其在麻醉诱导中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增加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维持老年人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保证其麻醉安全十分重要。

研究结果显示,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CO,SV和CI均下降,气管插管后升高;与Ⅰ组比较,插管前各时刻(T1-3)Ⅱ组CO,SV和C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Ⅲ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功能和血管弹性下降,虽然采用了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的诱导方式,但仍然显示轻度心肌抑制,表现为CO和SV的降低,组间比较Ⅲ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人0.4μg/kg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依托咪酯0.5μg/ml,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较合理的麻醉诱导方案。

参考文献

[1]陈伯銮主编.临床麻醉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184

[2]任三姐,张马忠,王珊娟.患者静脉输注依托咪酯的群体药代动力学.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5):573-575

[3]吕慧敏,李岩,张卫.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诱导时ED50和BIS50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7):643-645

[4]刘竹青,等.舒芬太尼对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电流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9):1062-1064

[5]EbertTJ,FickeDJ,ArainSR,etal.Vasodilationonfromsufentanilinhumans.AnesthAnalg,2005,10(1):1677-1680

[6]王振静,孟宪慧.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8):88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