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在注射用多西他赛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在注射用多西他赛中的应用

刘东璐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目的探讨在室温条件下配制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的合理方法,提高配制效率,保证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将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小瓶200支随机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100支;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配制方法(按说明书中配制要求),实验组用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进行药物溶解实验;分别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小瓶药物的溶解情况(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结果改良药物配制方法溶解该药物达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溶解后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均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改良药物配制溶解方法可使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溶解彻底,所需时间短,泡沫产生少,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少,大大提高该药物配置工作效率,减少了药物浪费,可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改良药物配制方法;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完全溶解;泡沫;残余量;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92-01

临床输液配制过程中,把溶媒加入药瓶中使其溶解是一项常规性工作。在配液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溶的药物,如注射用多西他赛因水溶性差,为提高溶解度,制剂多由聚山梨酯80溶解制备呈粘稠的油状剂型,并配有专用对应溶剂(注射用乙醇水溶液),且冰箱保存。多西他赛又名多西紫杉醇,是一种半合成的紫杉类具有新型抗微管细胞毒类的抗肿瘤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一线药物[1]。近年来,随着肿瘤药物的集中调配,大量的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在静配中心配制,临床应用时需用专用溶剂将其完全溶解后使用。但该药物因油状、低温、粘稠,溶解时常按说明书中方法不易彻底溶解,药液混合欠均匀,且需静置几分钟等待泡沫消散。溶解耗时长,不彻底,严重影响配药速度,遇大输液时容易产生医疗纠纷[2];也因粘稠不宜吸净瓶内药液,操作时常以注射器反复冲瓶,会产生大量泡沫[3],抽吸后瓶内看似无药液,待泡沫消散后形成液体积聚瓶内,残余量过多导致患者实际用药剂量减少[3]等等,严重影响了静配中心的工作效率和配药质量。因此,在目前我国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的比例高达90%,药物剂量与疗效成正比关系[4],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初级阶段模式下,在工作量日渐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加快难溶药物的溶解,减少残余药量发生,仍是静配操作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该药物溶解配制新方法进行考察,对促进安全合理快速配制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注射用多西他赛(20mg/瓶,0.5ml,批号:15122615,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溶剂1.5ml(13%的乙醇),一次性20ml、1ml注射器,无菌棉签,75%酒精,秒表,WZR-9510型药用振荡器。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条件控制①由2人完成,1人负责溶药,1人负责观察和记录;②在静配中心同一室温(20℃)条件下,同一台生物安全柜内配置完成;③将同一厂家、批号、规格的200支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小瓶随机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100支。

1.2.2实验具体方法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由专人分别对两组药物进行溶解操作,专人分别观察记录两组药物的溶解情况。具体操作是:①操作者将复温5min后的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和专用溶剂小瓶,直立放置于生物安全柜操作台上,用75%乙醇依次消毒药瓶和溶剂瓶口,20ml注射器将对应溶剂1.5ml抽吸干净,沿瓶壁缓慢注入药物西林瓶内。对照组采用常规配制方法:按说明书中要求单手持注入专用溶剂药瓶将药瓶上下缓慢倒置1min,然后直立于操作台上静置5min;实验组采用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将注入专用溶剂的药物小瓶,置于WZR-D9510型药用振荡器选择单向震摇模式,震摇30s后取出。②由指定人员观察记录药物溶解情况(药液澄清透明混合均匀为标准),如果溶解不彻底时,需重复倒置、静置或振摇药液小瓶并计时,待药物完全溶解(药液澄清透明)后,用20ml注射器尽量抽吸干净,将药液注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轻轻摇动混合均匀供临床使用。③两种操作方法均由指定护士完成配制,由另一指定护士观察并记录,以注入溶剂后开始倒置或振摇开始计时。

1.2.3评价指标

溶解时间评定:通过两种不同的配制方法,肉眼观察各药瓶内药液的混合情况,当瓶底和瓶壁未附着粘稠药物,瓶壁透彻,药液混合均匀,均为无色澄清透明溶液,视为完全溶解,记录各瓶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泡沫高度评定:将试验中目测达到完全溶解的各药物小瓶,直立平放于操作台上,用厘米平板尺测量液量与泡沫总高度、液量高度。泡沫高度=液量与泡沫总高度-液量高度。

残余药量测定:将试验中所有吸净药液的小瓶倒置于无菌巾上30min,瓶底残留药液缓缓流向瓶口,瓶底及瓶壁无泡沫及粘稠药液,用1ml注射器抽出残余药液。

1.2.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侧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种配制方法药物完全溶解时间的比较在同样条件下,两组药物达到完全溶解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药物在完全溶解效果下溶解时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注射用多西他赛作为细胞周期特异性广谱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用量较大,且价格昂贵。常温下注射用多西他赛水中溶解度小,配有专用溶剂,由于药液粘稠低温保存,常规药物配制法注入专用溶剂后,常需手工将药瓶轻轻上下倒置多次,在倒置过程中由于溶剂与瓶壁、瓶颈多次受到撞击,受力不均容易产生较多泡沫;且瓶底粘稠的药液通过手工上下倒置药瓶,在外界小作用力的振摇下不易分散,使药物溶解不彻底;同时为减少泡沫常在倒置后静止5min等待泡沫消失,使溶解时间延长;有时甚至需重复溶解操作,以减少粘稠带来的抽吸不完全,多次的冲瓶和穿刺增加了污染和瓶塞落屑的几率,导致人体急性反应或潜在危害,如局部器官、组织的血栓和坏死,静脉炎,发热反应,变态反应等[5],增加医疗纠纷风险;溶解不彻底,也保证不了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剂量。反复冲瓶溶解,费时费力配置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常影响临床及时使用,并增加化疗药对护士的危害。针对该药物特性和常规配制方法的缺陷,本实验借助科室现有的WZR-D951A型药用振荡器,通过短时、小幅振摇溶解配制方法进行改进,既方便又快捷,效果显著、实用,且经文献检索未见相关报道。

通过研究,表1、表2、表3结果显示:实验组改良法配制药物致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配置后药液中泡沫高度和残余药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常规法(均P<0.01)。经分析,采用此法的优点在于:①仪器固定架可较好的固定药瓶并振摇,减少手工反复倒置,省时省力。②将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专用溶剂注入药物西林瓶后置于振荡器,经30s的短时、6mm小振幅单向模式同方向振摇,可使西林瓶内颈部、瓶壁的药液与溶剂充分混合,粘稠药液与瓶底、瓶壁粘附性降低,药液溶解充分彻底,小幅、短时、同方向振摇,保证了药物在溶剂中溶解时的受力均匀,促进粘稠药物的彻底分散,使药物溶解彻底,又减少了泡沫(即泡沫是药液包裹空气形成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5]产生,也意味着残余药量的减少。因此,本实验经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在相同室温条件下,由指定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将复温后的溶剂缓缓注入药瓶后,借助科室现有的药用振荡器经6mm的小幅、30s的短时、单向模式的同方向振摇下,经过100次的平行对比试验,得出了在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溶解后药液中的泡沫高度及药液残余量均优于常规配制方法的试验结果,不仅提高了药物配制的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患者疾病治疗的药物有效剂量,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药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BrunsvigPF,AndersenA,AamdalS,etal.Pharmacokineticanaly-sisoftwodifferent

docetaxeldoselevels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treatedwithdocetaxelas

monotherapyorwithcon-currentradiotherapy[J].BMCCancer,2007,23(7):197-205.

[2]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

杂志,2006,12(34):1061-1071.

[3]魏祖期.基础化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4]刘新春,米文杰,马亚兵.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床服务与疑难精解[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18.

[5]费迎珍.静脉给药中微粒来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2,16(3):144-145.

[6]王艳霞.不同加药方法对易起泡沫性注射用血栓通残余药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

志,2014,20(11):88.